中俄关系迎来更好时期体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 2022-06-24 16:44:01
13亿中国人民的友情、22项双边文件和一本少林武功秘籍,俄罗斯总统普京两天中国之行硕果累累。他在访问结束时对本国记者说,整个俄罗斯代表团对此次访问非常满意,不仅对会谈的气氛,而且对取得的成果都感到满意。 这次访问确实意义重大。今年是“俄罗斯年”,也是中俄建立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十周年,又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缔结五周年。遥想上世纪50年代中苏“蜜月”时期,最隆重的双边活动无非就是“友好月”,了不起在北京开个庆祝大会、办一场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放两部苏联电影,而现在的活动贯穿全年,多达260余项,遍及全国。 “中国热”压倒“中国威胁论” 中国把俄罗斯看作主要战略伙伴,俄罗斯把中国定位为外交优先,政治互信程度超过中苏同盟时期。普京任总统6年,年均来华一次,频率之高,超过他对独联体和欧洲以外任何一国的出访,更远远超过新中国成立头十年中苏领导人的交往──毛主席赴苏两次,斯大林从未来访。 广泛的共同利益,使中俄结成了当今世界上发展最迅速、机制最完备、来往最密切、覆盖面最广的一对国家关系。两国订立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其《实施纲要》等200多项共同的法律文件;高层来往密切,建立了元首、总理和议会等定期会晤机制,以及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去年签署的《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为新世纪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绘制了蓝图。 去年中俄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首次举行大型联合军演,互信水平更上一层楼。在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上,在车臣问题上,两国都支持对方维护主权、反对分裂的正义行动。联合国改革、反恐、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巴以冲突、伊拉克局势……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上,中俄两国的立场不是相同,就是接近。 多年前,远东个别政治家靠鼓吹“中国威胁论”拉选票,现在这种论调越来越没人听。就连以往热衷于“融入西方”的俄罗斯新兴政治精英,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对华关系。“中国威胁论”悄然被“中国热”取代。 利益差异表明经济关系深化 在经贸领域,几年前的中俄“政热经冷”已变成“以政促经、政经并茂”。中俄贸易额5年增长1.7倍,前年突破200亿美元,去年接近300亿美元大关。这次普京访华期间两国签订的22项文件中,绝大多数涉及经贸。 同其他国家一样,俄罗斯外交首先注重维护本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中俄经贸关系深化,两国利益的差异难免会显露出来。 例如,对中国来说,最好是俄罗斯远东油管尽快直通大庆,每年供油3000万吨或5000万吨,哪怕1亿吨也不嫌多。但是,俄罗斯希望保证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另外,管道离贝加尔湖太近,担心会威胁淡水储量占世界1/5的人类最后一盆净水的生态,加上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波折、其他国家的掣肘,原拟去年开始供油的管道迄今仍在纸上谈兵。但是,考虑到中国伙伴对能源的关注,普京去年已当机立断:泰纳线油管先修到中国边境附近的斯科沃罗季诺。今年俄对华供油将增加到1500万吨,数年后要超过3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进口油源。 又如,我对俄出口中轻纺和农产品占3/5,机电和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分别为1/4和1/13;而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燃料和原料占3/5,机电和高技术产品的绝对值虽有增长,但比重仅略高于2%。显然,中俄双边贸易结构亟待优化。 因此,这次中俄峰会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除了关注能源合作外,还把信息技术和机电产品贸易作为主要议题。双方认真探讨了增加机电设备出口,特别是俄罗斯机电设备出口的可能性。 如今,中俄能源合作已经不限于石油,还扩大到天然气、电力、核能和动力设备等项目。经贸合作也不限于能源,已延伸到航天、信息、森工、基础设施和环保等领域。 中俄相互投资也有进展,我对俄投资项目超过700个,俄对我投资项目近200个,双方投资协议总额接近30亿美元。 俄罗斯规范贸易秩序、消除“灰色清关”的工作已经启动…… 现在看来,由于良好政治关系的推动,由于两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十年经济翻番共同目标的促进,中俄经贸发展规划去年定下的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不仅能够达到,而且有可能提前实现。 中俄需要加强人文交流 上世纪50年代的兄弟友谊、60~70年代的势不两立、80~90年代初的关系正常化、90年代开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当代史上,中俄两国接触半个多世纪,然而两国人民相互之间却不很了解。 俄国地跨欧亚两洲,但以往有些俄罗斯人看不起亚洲人。俄罗斯人素来以“最亚洲化的欧洲人”而自卑,又以“最欧洲化的亚洲人”而自傲。 最近1/4世纪,中俄经济力量对比发生逆转。上世纪70年代,中国GDP不到对方的3/5,现为俄的2.7倍。部分俄罗斯人对以前的援助对象现在胜过自己,心理上难以接受。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口形势恶化。目前人口仅1.428亿,每年递减七八十万,2010年将只有1.39亿,2050年可能减至9000万,比1914年的俄国人口还要少。俄需要进口劳动力,但又怕进口中国劳动力,担心降低俄罗斯族在人口中的比重,尤其是在远东。 上世纪50年代,俄罗斯人对中国印象很好,谦和勤奋的中国留学生成了中国的形象代言人;“文革”期间,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依然不坏,同情在动乱中受苦的中国兄弟;90年代初,假冒伪劣混同大量廉价消费品从中国进入俄国,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大打折扣。况且,他们接触到的中国人多半是素质并不高的“倒爷”或“黑工”,这些人大多不懂俄语,难以融入俄国社会,自我封闭,使俄罗斯人产生中国人“诡秘”、“阴郁”的误解。 但是,近十年来到过中国的俄罗斯人,不论是倒爷、旅游者,还是记者、外交官,绝大多数都放弃了偏见和误解,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生好感。即使没有到过中国的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也明显好转。中国茶叶、丝绸和工艺品越来越走俏,俄国人对儒学、老庄哲学和少林武术越来越感兴趣。在俄罗斯人心目中,“中国”已不再是廉价服装的代名词,而开始同“时尚”、“先进”、“高档”挂钩。 世界因差异而美丽,人文景观因差异而丰富。文化差异不会成为中俄关系的障碍,而应成为促进友好交流的动力。在这方面,互办“国家年”开了个好头。
温馨提示:
本文【中俄关系迎来更好时期体现在哪些方面】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