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教育综合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4-11-26 04:39
精选回答

(一)直观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的概念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2.直观手段

直观手段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实物直观是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地观测,现场参观等。

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电影、多媒体演示等。

言语直观是指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应形式。

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四点。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直观教学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直观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经验,以便形成科学概念。运用时,要把握好直观材料呈现的时机,要以教学进程的需要和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不要使之变成干扰性因素。若直观过多或直观不当,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时,而且会

影响学生抽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地讲解、形象地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

(二)启发性原则

1.启发性原则的概念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四点。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其学习的持久动力。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鼓励学生动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践,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④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等。

(三)巩固性原则

1.巩固性原则的概念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2.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三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牢固,教师首先要在传授时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

(四)循序渐进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的概念

循序渐进原则又叫系统性原侧,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四点。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这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并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违反。

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的概念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三点。

①教师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我国的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必须努力实现这些要求,这是学生发展的必要基础。

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美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特点,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③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四点。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只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进而转化为对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发明以及生产活动等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七)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概念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2.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要求

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四点

①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在教学中,选择和补充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及其方法、过程都应当是科学的、准确无误的、富有教益的。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教学中,如能深入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的传授,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

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教学需要补充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包括生动的故事与实例、经典的格言、动人的录像。这些资料能开启学生的心智,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获益匪浅

④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教师在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对学生影响很大,如教学态度、教学作风、待人方式、工作方法等,都明显包含思想、品德等教育内容。

(八)量力性原则

1.量力性原则的概念

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贯彻量力性原则的要求

贯彻量力性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三点

①要具体研究所教学生的一般年龄特点和个别特点,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以此作为知识教授和方法选择的出发点。

②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具有一定分量的内容,具有学生经过努力才能克服的难度,不可过难和过易,要使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③教师对学生既要有统一要求,又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个别要求。

温馨提示:
本答案【我国中学教学原则有哪些】由作者学习方法汇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