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拥有良好的亲子互动,第一件事:请关上电视。
关掉电视︰「一打开电视,家庭关系就都不一样了,」师大人类发展与家庭教育系主任林育玮强调,很多家庭喜欢在电视机前面消磨时光,彼此却很少说话或互动。
很早就成为「关机族」的卢苏伟,板桥地方法院少年保护调查官,长年处理问题青少年,他观察,现代父母忙得没时间好好陪孩子,孩子在家靠电视打发时间,不然就往外头发展。
关掉电视,卢苏伟每天晚上在家陪儿子,听孩子说在学校一整天的事,或陪儿子下棋、打计算机,或泡壶茶坐在儿子书桌旁各看各的书,他要让孩子知道,「需要我的时候,随时可找到我。」
1.亲子共读将孩子抱在大腿上,说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在与父母亲密肢体接触的环境下,逐渐爱上阅读。或抽空利用孩子睡觉前三十分钟,讲床边故事。
中国儿童文学学会秘书长孙艺泉每天晚上总爱讲半小时故事给儿子听,最近他念西游记、三国演义,每晚念个一、二回,八岁的儿子很开心,到了晚上就开始期待,时间一到,自动跳到床上等爸爸。
他儿子才小学二年级,爱玩、爱闹也爱写童诗,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与爸爸共同从事文学阅读。
2.亲子共同DIY
父母与孩子一起从事建构性的游戏,或共同组装、动手完成一项成品(不论是家具或玩具),这种「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不仅增添亲子共同记忆,也建立家人更深的默契与信心。
除了动手DIY之外,一起做家事,可说是全家人建立默契最好的活动。师大人类发展与家庭教育系副教授林如萍的小孩两岁时,她就让孩子帮忙折衣服、将衣服按照颜色、属性分类,慢慢收到该放处。
孩子很喜欢跟父母做同样的事,父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与孩子相处,同时让孩子在做小事的过程中,学习生活自理的能力。
3.带孩子接近大自然
带孩子去郊外,爬山、郊游或骑脚踏车,是陪伴孩子很好的起点。现在的小孩缺乏运动,体能差,经常带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也有助于身心健全发展。
家庭顾问网的一些专家长年推动生态教育,从女儿还在胎中、呱呱落地至今五岁了。不论去山野采集虫鸣鸟叫声、或走访各大海洋拍外景,她始终将女儿带在身边,任她在一旁玩沙或游泳。
大自然的熏陶很快展现在孩子的画作和肢体表情。女儿才念幼儿园大班,身形纤瘦却体力充沛,可以飞快爬到树上,挂在枝头摆荡好几回,身手矫健。也因为常去溪流游泳、潜入海中看海底生物,她的海洋世界画作,想象力丰富到连老师也不可置信。
4.与孩子谈心、聊天
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疲惫不堪,早已累得无法提起精神专心说话或聆听,有时因缺乏耐性,火气一来,不要说与孩子谈心了,连聊天都难以有好品质。
与孩子沟通,父母要放下身段,用开放的态度、同理的心情,专心聆听孩子心声。甚至,父母偶尔也可以把孩子当成「大人」,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烦恼、挫败或心得。
谈话的话题尽量多元,不要总是以「你功课写了没?」当开头。
就像「欧玛的泰迪熊」(?页),德国老奶奶把曾陪伴她走过半个世纪的泰迪熊送给孙子咪咪,原本残破的小熊,背后隐藏着无数老奶奶的生活记忆,透过有如传家宝的玩偶,家族故事就这么说了下去。
儿童文学创作者子鱼也曾透过一双小鞋、一张照片,与儿子有了一场感性的对话。
有一次,子鱼念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回家,说隔天要交一张「小时候」的照片。为了交作业,全家人翻阅相簿找啊找,最后孩子选了一张三岁时在武陵农场的照片。
又有一次,子鱼发现柜子里有双小小鞋,仔细一想,原来是儿子的第一双鞋。当晚,他边擦拭鞋子,边跟儿子讲他刚学习走路的模样,以及爸妈在旁边陪着他怕他跌倒等等。完全忘记却又充满好奇的儿子,听着爸爸诉说自己往事,又惊又喜。
带孩子同行通常,父母只能利用晚上及假日,才有较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教育专家郑石岩就经常鼓吹企业办「带小孩上班」的活动,透过现场,可实际了解爸爸妈妈上班的情况。
为了跟孩子有更多相处时间,小孩国小毕业前,郑石岩经常带着孩子到各地演讲,让孩子有机会参与他的工作。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