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优化分析互联网+教育的模式
发布时间: 2022-07-17 12:15:01
1.职业能力拓展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终生从事单一职业的传统理念被彻底打破。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知识体系、新的科技工艺层出不穷,对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鲜牛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有效期到了你的职业生涯将很快腐烂。”无边界职业生涯颠覆了人们“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忙工作”的两段式模式,“活到老、学到老”不再停留于理念层次。为了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致停顿,专业人才要不断规划、审视、选择他们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变化与工作岗位的升级,要求专业人才必须不断接受再教育、再培训,只有保持自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有机会寻求到更好的职业发展。为适应职业生涯的无边界变化,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成为常态,终身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继续教育正以独具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以继续教育作为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界也致力于重新构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从综合提高国力、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战略高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建立适应我国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时代要求的教育体制,为职业能力拓展和终身学习模式的建立创造条件。2.互联网时代新型的学习方式。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终端的持有量位于全球首位。国内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均在开通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就突破了1亿用户。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展了职业生涯的边界,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与交往方式。信息技术在传播信息、创新形式、即时互动等方面存在天然优势,为人们提供了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E-Learning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课堂得到了无限的扩展,人们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实时地学习和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知识。学习过程的人性化能够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传统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挑战了传统的继续教育理念,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改变着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经济发展的进程已证明,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继续教育的组织与运行方式。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困境继续教育是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专业人才,实现知识技能更新、拓展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客观地分析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然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立法乏力。继续教育的发展涉及所有社会成员。教育立法是教育优先发展的保证,我国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持续发展和提高的继续教育领域,立法乏力。我国在继续教育立法方面虽然已经起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虽然对继续教育的办学做出了不少规定,但有关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尚未能够实现科学化、体系化。目前,我国还未能制定专门的继续教育法,没有系统、配套的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这与我国蓬勃兴起的继续教育需求相悖。2.质量监控缺失。教育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继续教育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继续教育质量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继续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研究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建成完整的、宏观的继续教育监控与评估指标体系。在微观实施层面,继续教育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几乎是处于自由发展态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名不副实的现象,甚至以钱换证的情况偶有发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继续教育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套国家层面的、强制或半强制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3.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继续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高校重视普通教育,轻视继续教育的现象十分多见。无论是地方普通高校还是行业部属的重点院校,都没有将继续教育的工作量作为教师的整体工作量进行要求和考核。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上,很少有教师愿意主动研究继续教育。相反,国际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却十分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将其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就是如此。三、互联网时代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议1.加快法制建设,明确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法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管理和规范国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方式。随着继续教育快速发展,借鉴教育强国的经验,制定继续教育法规,使继续教育管理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是必经之路。因此,要从法律上明确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终身学习模式的主体责任,为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逐步建立以解决从业人员工学矛盾为目的的“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鼓励企业与对应专业的高校形成合作联盟,定期安排员工接受教育;进一步完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统计制度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继续教育。完善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切实把继续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上,逐步建立学历文凭与技术登记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宏观制度环境。2.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开放式运行体制。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要求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继续教育稳步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其宏观调控职能,采用适度开放的运行体制,扩大继续教育的自主权,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形成自主办学、政府监督、质量为本的有序竞争机制,突出继续教育与市场接轨的办学特色,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对继续教育管理所肩负的压力,又能充分调动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互联网时代的继续教育具有社会性与包容性,办学主体必须根据继续教育为业余教育的特点,建立开放式的运行体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开放,有效的管理方略包括:在入学制度方面,将传统的、竞争式、选拔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认定式的素质考核。重新界定入学考试的作用,将重点放在认定学习者现有的学习能力上,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结合兴趣、需求,选择适合的专业课程、学习方法与学习形式,确定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在学分制度方面,可以逐渐突破传统学年制中统一入学时间、统一上课时间、统一毕业时间的规定,逐步建立以学分制为主线、以选课制与指导制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层次与类别的继续教育之间的横纵沟通与衔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3.健全约束机制,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在满足给予学习自由度的同时,为保障继续教育质量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要结合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结合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在终身学习社会构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最终促进协调发展。具有约束机制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是分层设计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针对高校继续教育的特点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省级(直辖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充分体现对区域内继续教育发展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细化评价标准,甚至可以构建以行业分类为依据的分专业的质量标准;县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各高校的继续教育进行质量监管,通过与审批权挂钩,建立对失职者的责任追究制度。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应当建立在质量认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习成果与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确保高等继续教育体系能够与人才市场需求相互衔接,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评价机制在推动继续教育质量稳定提高中所起的作用。4.打造特色品牌,构建教育网络平台。坚持布局合理、突出特色、管理规范的原则,打造信息化的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基地。要在统一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快继续教育组织体系的建设。要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技能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建立继续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要建立网络平台的学分互认制度,为学生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拓展继续教育的整体覆盖面。教育品牌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是继续教育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构建继续教育网络平台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需求,以及劳动者自愿进行职业转移的客观需求,在优化和整合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围绕学科优势与师资优势等独特的资源,加大力度提炼办学特色,制定自身继续教育特色发展的品牌战略。快速推动继续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最终形成符合互联网时代需要的继续教育产业。继续教育事业在人力资源强国的大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将极大地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有效推动继续教育事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在不断提高,劳动者基于自身的考虑会不断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服务,这就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创新的观念来思考继续教育管理体制问题,在加快法制建设、明确继续教育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式的激励运行体制,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要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评价机制在推动继续教育质量稳定提高中的作用。发挥整体优势,整合系统资源,使继续教育朝着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的路径向纵深发展。
温馨提示:
本文【用系统优化分析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