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两句诗,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古代人为什么读书。
我们中国的古代社会是封建社会,也是农业社会。拥有土地,就拥有了财富。封建王朝,当了大官,就有大量的田产啦。
自从有了科举,读书就成了做官的一条捷径了。
心里这样想,嘴巴当然不是这样说的。人家不傻。
读书人一般对外宣称,读书为三件事。
第一件。读书人有高尚的情操。
实际上,古代的读书人情操如何呢?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能做知府的,都是读书人中的学霸了。做了三年的清知府,就有十万雪花银,如果不清的知府呢?可想而知,等到这些读圣贤书,品格高尚的读书人做了官,情操有多高尚。
第二件事。忠君爱国。
封建国家,能在朝廷站在庙堂之上,能有几个是真的心里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的呢?
我们翻翻中国的历史书,看到的更多的是朋党之争,同流合污。为私利,为小团体的利益,斗得死去活来的故事,数不胜数。
这些读书人斗得这么剧烈,为了啥?还不是黄金屋和颜如玉?
第三件,爱民如子。
读书人,真的做了父母官之后,做到了爱民如子的,历史上真的很少。比如包公这样的,也就一个。难得有几个真想为老百姓做些好事的,都是很艰难的。你穿越回去,随便问一个中国老百姓,封建社会的父母官如何?他们会说,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这些读书人真做了官,爱民如子的,很少很少。
所以我们叫中国的古代,做“腐败堕落的封建社会”。古代中国社会的读书人,读书做官之后,忘了初心,要负主要责任。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人民当家做主人了。现在的读书人,成为官员,也是人民公仆了。现在的读书人,才真正称得上有高尚的情操,为国效力,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