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高考问答 留学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系科设置

发布时间: 2022-10-29 23:15:01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年本科招生的专业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朝鲜(韩国)语、缅甸语、越南语、印地语。 一种语言乃是一个世界。在未名湖畔学英语,就是要走入一个由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构成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成长在中文的世界里,世界在我们眼里是中国人的世界,当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处在中文的笼罩之下,看到独属于这个民族的一些特质。而如果说中国人仍可以通过学习中文来增加文化自知,那么,学习英文则可以使自己在那些由罗马字母垒起来的句子里发展出不同的眼光,看见不同的世界。当我们能够在两个世界之间自由穿梭时,我们会发现世界的丰富远超过自己的想象,渺小的自我被置入一个大的精神空间,被嵌入深厚的历史层面中。这些都不是仅仅把英语当作简单的工具所能得到的。为实践我们的教育理念,英语系不仅强调过硬的基本技能,也注重专业学科的基础学术训练,所开设课程包括英语精读、写作、视听、口语、口译、笔译以及一整套涉及文学、文化、语言学、人文思想、宗教与神话、电影与戏剧实践等方面的专题课程。我们希望把学生打造成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对欧美文化有深层了解、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一定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认为这样的本科毕业生无论在就业、读研或出国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好的适应性,不仅在本专业领域,也包括在其他专业领域,都可以继续深造和发展。北京大学文理并包的教育特点、各学科间的交叉互补、灵活的选课制度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因素更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 从燕园的湖光塔影起飞,跨越关山和岁月,徜徉在喀秋莎的河岸,倾听伏尔加纤夫的歌声,呼吸白桦林的芬芳,追思普希金的美妙瞬间,伴随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品味托尔斯泰的道德文章,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考问,是一种崇高境界的追求,更是一种非凡的人生体验。1951年,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先生成为新成立的北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而北大的俄语传统可以追溯到北大的前身——京师同文馆,1919年设立的俄语系在20世纪20年代曾是曹靖华先生等有为青年的学习园地。新时期的俄语系继承了前辈优良的人文品格和学术传统,秉承重基础、重素养、重学术、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拥有一个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15人的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培养出的人才活跃在外交、出版、教育、经贸、国防等各个舞台上。俄语系所开设的俄语语言、语法、写作、视听说、修辞、新闻听力、报刊阅读、口译和笔译等课程,为学生打造开启放眼世界的语言基础,文学史、文学选读、国情、艺术史、民俗民情、文学与音乐、电影赏析、文化史、传媒与政治、中俄文化交流等课程为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选送国家公派留学、与境外交流合作让学生实际感受异国文化的洗涤,推荐保送上研的机制让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施展身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北京大学文理并重、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生动活泼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为理想插上翅膀,成为健康、睿智、博学的青年才俊。 “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当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下这样的词句时,其中所表达的不仅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语言的情怀,也是法兰西语言具有无穷魅力的事实。启蒙哲学家的思想、法国大革命的理念、雨果的浪漫诗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是借助这样的语言从法国走向世界、从过去流传到今天。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21世纪,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优美且谨严的法语仍是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的一门学科。在中国学习法语的最好场所无疑是北京西郊的燕园。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的前身是1919年北京大学设立的法文科,1999年起更名为法语语言文学系,简称法语系。本系是国内同学科中最早设立硕士点(1956)和博士点(1987)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在这个由14人组成的精干的教学科研集体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另长期聘用两位法国专家。既有学养深厚的知名学者,又有出类拔萃的青年骨干。科研硕果累累,备受同行称道。近年来,不仅编写了多部优秀教材,而且发表了令人瞩目的学术著述,翻译了大量文学名著,并参加了《二十世纪欧美文论丛书》、《新编欧洲文学史》、《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等重大科研出版项目。法语系致力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法语技能训练以及法国文学文化、法语国家人文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法语人才。目前法语系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为国家机关、三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语言、文学、翻译、文化等方向攻读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其中一部分可纳入中法大学合作培养博士计划。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经学校选拔、国家教育部公派或参加法国相关学校在中国的选拔考试,享受中、法政府奖学金或法国相关学校奖学金,赴法国进一步深造。 作为我国同学科中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系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目前有12名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获得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者9名。这是一支从事德语文学的研究、教学以及翻译的教师团队。文学是北京大学德语专业的特色、根基和传统。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过去二十年的努力,北大德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可谓硕果累累。无论是从《尼伯龙人之歌》到《痴儿西木传》,从歌德、席勒到海涅、凯勒,从托马斯·曼、德布林、穆齐尔再到马丁·瓦尔泽和伯恩哈德的名家名作的翻译和研究,还是文学史的撰写(如新出版的五卷本《德国文学史》)和研究(如对德国小说、戏剧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北大德语都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北大德语长期聘请来自德语国家的高水平文教专家任教,而且每年都有来自柏林自由大学等德国名校的学者前来讲学。此外,德语国家的知名作家和学者也经常作客北大,使北大德语充满浓郁的国际化学术氛围。北大德语系一边致力于全面、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德语语言能力,一边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包括历史、社会、哲学、宗教在内的深厚而广阔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文学教学,使学生得以最大限度地从“诗人和哲人”创造的德意志文化中汲取营养,最终成为高水平的德语语言、德语国家文化使者和德国问题专家。北大德语系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各大部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内外大型企业等。北大德语系也为其它专业和海外名校输送了许多硕士生及博士生人才。目前,德语系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或者博士生,都能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1)由教育部选拔的中、德大学联合培养奖学金;2)北大与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以及拜罗伊特大学的校际交流项目;3)北大德国研究中心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硕士共同培养项目 西班牙和葡萄牙语言文学系前身为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的西班牙语专业,创建于1960年,1999年改称西班牙语言文学系,2005年更名为西班牙和葡萄牙语言文学系,简称西葡语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0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常年聘有外籍教师4人。该系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为我国外交、对外经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等各个领域输送合格的外事工作人员,包括口译、笔译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语言教学立足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及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本专业还开设有西班牙历史文化概论、拉丁美洲文化概论、西班牙文学史、葡萄牙文学史、拉丁美洲文学史,外报外刊选读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其他系科的课程,或攻读辅修专业。少数学生在毕业时还选择了攻读诸如法律、经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硕士学位。除本科教育之外,我系每年还招收4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学,学制为3年。符合学校规定有保送资格的四年级本科生可以参加免试推荐研究生选拔,通过后可直接攻读硕士学位。雄厚的师资、严谨的作风、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思辩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在择业时有更多的机会。 北京大学的日语教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京师同文馆时代(1862-1902)。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次年改称译学馆,设有英、俄、法、德、日五国语言文字专科。1946年东方语言文学系成立,日语专业随之诞生,并于1949年招入第一届本科学生,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世纪60年代本专业就曾招收过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日语专业成为国内第一批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授予点之一,1985年成为我国第一个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授予点。1987年成立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现在的日本语言文化系下设日本语言教研室、日本文学教研室和日本文化教研室,共有17名专职教师,均有长期在日本留学或进修的经历,其中有14人获得博士学位。曾有徐祖正、陈信德、刘振瀛等名师在北大日语专业执教。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日语人才,国务委员唐家璇、前驻日大使徐敦信、中日友协副会长王効贤是北大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我系每年招收本科生一个班,现有本科生70名,研究生48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之高,反映出北大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本科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生现有日本语言、日本文学、日本文化三个研究方向。我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的在校生人数居全国前列,并曾培养出我国第一位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日语专业设立以来,秉承北京大学的人文传统,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经常举办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定期出版学术刊物《日本语言文化研究》。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材编写、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也正在为学生多创造国际体验的机会而不断努力。 阿拉伯语言文化系的前身是原东方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建立于1946年,是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阿拉伯语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阿拉伯语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和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学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教学和科研方向。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通用于西亚北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地区在古代曾产生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阿拉伯语系本科阶段的学制为4年,培养的学生要求专业阿拉伯语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汉语基础以及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素质。学生除了接受全面系统的阿拉伯语语言训练外,还要完成英语、计算机等全校性必修课,同时还要选修本系开设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历史文化、阿拉伯世界现状以及其他院系开设的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相关的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学生毕业去向一般为外交部、文化部、新华社等国家机关、涉外机构、涉外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本专业创建于1945年,其前身是国立东方语专韩国语科,1949年并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是我国同学科中设立最早的专业。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共有9名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均有长期在朝鲜、韩国留学、进修的经历,其中有6名教师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本专业还长期聘用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的朝鲜、韩国专家担任教学任务。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编辑出版了《朝鲜语》(1-4)、《中韩翻译教程》等20余种优秀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被选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出版了《中朝词典》、《韩国语实用语法》等几十本工具书及学术专著,发表了有关韩国、朝鲜语言、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研究领域的论文数百篇,其中很多成果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本专业可以进行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教学。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精读、泛读、视听、会话、写作、口译、笔译等基础课程及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等领域的专题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韩国(朝鲜)语技能训练及对韩国(朝鲜)文学、文化及社会知识的传授,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对韩国(朝鲜)文化、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具有开阔的视野、出色的思辨能力、较高人文素养的高水平人才。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北大的丰富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双学位或攻读辅修专业。本专业与韩国、朝鲜的许多大学有交流关系,除每年有经常性的互访及学术交流外,还可选派部分学生到韩国、朝鲜进行为期六个月或一年的语言实践。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出版机构、新闻机构、国企及三资企业等。成绩优异且愿意继续求学的学生,将有机会被免试推荐为研究生,攻读本专业或法律、国际政治、经济等专业的硕士学位,还可以赴韩国、朝鲜、美国、英国等国深造。 越南语专业的前身为1942年成立的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越南语科,于1949年并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是我国高校最早的越南语专业。本专业也是国内相关学科中最早设立硕士研究生点的专业。本专业自创建以来共培养本科生、培训生、进修生约400余名,硕士研究生 20 余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外交、文化、新闻、经贸、教育等各领域的骨干或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5位驻外大使。他们为推动中越政治、文化、经贸往来、促进中越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越南语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对越南国情、历史文化、文学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了解东南亚区域的基本概况,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工作,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业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与越南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本专业学生还有机会在暑期赴越南进行学习和实地考察。 2008年5月的一场热带风暴让很多人了解并记住了“缅甸”这个名字,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民众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那么你想学习缅甸语吗?想深入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吗?想从事与缅甸有关的研究工作吗?欢迎你来北京大学缅甸语专业。缅甸语专业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现有副教授和讲师各 1 人。从 1949 年至今先后招收了 18 届本科生(约 220 人)、 13 届硕士生(包括缅甸语言、历史、文学和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等方向计 21 人)。毕业生主要进入国家部委、新闻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与缅甸语有关的工作,近年来随着中缅经贸关系的发展,企业对缅甸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印地语专业属于1946年创立的印度语言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42年于云南建立的东方语文专科学校中的印地语科,1949年并入北京大学。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是印度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之一 (另一种为英语),以其为母语的人口约有4-5亿。自建立至今,本专业已经培养了400多名本科生(包括10多名留学生)、100余名专科生、40多名硕士和博士生,他们在科研、教育、外交、文化、新闻、经济等各个方面为国家建设、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方面,本专业不仅注重印地语、英语两门外语的语言教学,也重视学生对对象国印度及整个南亚地区的整体知识的学习,还积极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学位,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科研方面,本专业已出版了基础教程、文学史、语法、辞书、专著、译著等几十种教材和科研著作,并鼓励有志者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

温馨提示:
本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系科设置】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