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精选问答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 2024-09-22 05:26
精选回答

中华传统美学,主要是由儒、释、道美学思想所构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表征意义的书法,从其诞生起,就一直在儒、释、道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与发展,书法美学的架构也正是儒、释、道美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上的具象表现。

中和为美——儒家的美学观

儒,是指古代的知识分子明阴阳、讲道德、懂六艺者为儒。儒家学派始于孔子,近二百年之后的孟子,继承并丰富了儒家的学说,孔子与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

孔子的学说集中在《论语》一书中,共二十章,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忠恕”与“仁”,“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就是“爱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富有民主精神的著名命题,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孔子强调“仁”,孟子强调“义”,“舍生而取义”。

何为“中和”之美,讲的就是一种和谐的美,是孔子“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庸哲学思想所派生出来的艺术观。什么是“中”,朱熹说“不偏之谓中”。“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什么是“和”,多种元素的统一为“和”,“发而中节谓之和”,中节就是适度。孔子在《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正是有了中和,宇宙才是有序的、和谐的、充满生命的。所以“中和”不但是中华民族立身处事的基本哲学,而且构成儒家的基本美学观,“美在中和”。

儒家“中和为美”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指导作用起码包含有两个层面:一是在艺术语言的运用上要“不温不火”“不激不厉”“势和体均”“过犹不及”。艺术表现要恰到好处,风格刚健的作品不可有霸气,风格柔美的作品不可有媚态。作品要有新意,要推陈出新,但不是哗众取宠,流于怪诞。一幅书法作品,无论是在构图布白上,还是笔墨的浓淡上,以及题款和钤印上都能恰到好处,达到各种元素的协调,呈现一种和谐的美。二是要求在变化中求统一,求和谐。王右军“兰亭序”中所出现的二十个“之”字,极尽变化之妙。唐朝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书法创作的美学原则,正是体现了中和为美的美学观。这是要求在书法创作中要做到变化而不杂乱,统一而不单调。“穷变化,集大成,致中和”,“临池之士,进退于肥瘦之间,深造于中和之妙”。古之贤达所追求的这种中和之美,就是一种均衡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会于中和,斯为美善”,儒家“中和为美”的美学观,成为中国书法审美的重要标准。

自然为美——道家的美学观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哲学基础,确立道家学说的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省鹿邑县),大约生于公元前575年,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所著五千言的《道德经》,“微妙玄达,深不可识”,被视为中华智慧之魂。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潘基文,在2011年6月21日宣誓就职的演讲中,引用了《道德经》中的最后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之后近二百年的庄子,名周,一生隐居,生活贫困,淡泊名利,楚王曾赠千金并许之宰相高位而被拒绝。庄周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故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著有《庄子》一书。

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反映在美学上,那就是美在自然。美在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美在自然界,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二是美在自然而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庄子在《天道》一文中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素朴”即纯任自然,指出自然无为是天下最高品格的美,即“法天贵真”。庄子在《渔夫》一文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圣人法天贵真”。

道家自然为美的美学观,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指导和影响非常之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书肇于自然”“书者,散也,欲书先散其怀抱,任情咨性,然后书之”等古之书画大师们的名言,都是对“道法自然”美学观的诠释。“道法自然”的美学观,一方面要求我们的书画家,在天地造化的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以平常心去进行艺术创作,不可刻意为之,不可矫揉造作,“技到无心始见奇”,“天真烂漫是吾师”。

空灵为美——禅宗的美学观

佛教是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的,到了唐朝,汉传佛教逐渐形成了八个宗派。因长安是唐之都城,所以除浙江天台山的天台宗和河南少林寺的禅宗祖庭外,其余六个宗派的祖庭均在长安附近。户县草堂寺的三论宗(法性宗)、慈恩寺的唯识宗(慈恩宗)、香积寺的净土宗、净业寺的律宗(南山宗)、兴善寺的密宗、华严寺的华严宗。

禅宗是达摩西来在嵩山少林寺开创的,然而真正成就了佛教中国化的却是目不识丁樵夫出身的禅宗六祖慧能。慧能所创立的南禅,提出“即心即佛”和“顿悟成佛”的教义,同时又广泛地富有创造性地吸收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从而迅速被士大夫所接受,加速了佛禅思想中国化的进程。一时间禅寺遍布中国南北,禅宗大为兴旺,出现“请看唐室之域中,尽是禅宗之天下”。

佛禅在美学上追求一种空灵之美,在艺术层面上所谓的空,是就其形式而言的,讲究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真空妙有”。所谓“灵”是就形象而言的,使作品有一种勃勃生气,有一种灵气在回还往复,扣人心弦。书法中所讲的“计白以当黑”“字外之奇”。绘画上讲“画之妙在无笔墨处”,“无画处皆成妙境”。诗歌中讲“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都是禅宗空灵为美指导下的美学追求。

佛教中国化,尤其是禅宗已完全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与儒家、道家共同构筑的中华传统美学大厦,成为屹立于世界美学之林的一支奇葩。

中和"是我国最古老,最传统,最具有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其基本涵义是谐调适中,不偏不倚,刚柔相济.而蕴含诸多文化意蕴的"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根本精神,是古人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的最高理想,其内在特征是刚柔相济,外在表现是文质彬彬.因此这种传统的中和思想对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温馨提示:
本答案【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基本特征】由作者瞄苗教育说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