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古代父亲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值得学习

发布时间: 2024-11-28 00:53
精选回答

《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在中国古代社会,父亲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更多偏重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中有很多道理和智慧,都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提到诸葛亮,我们会想到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借东风、空城计,想到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形象,但诸葛亮也是个舐犊情深的父亲,大家知道吗?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在《诫子书》里,诸葛亮教导儿子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颜之推《颜氏家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还记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吗?颜之推就是颜回的后代,他是南北朝著名的文学家,写成了《颜氏家训》一书,教育子孙后代。

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意思是说与好人在一起,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有香气。与坏人在一起,就像走入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上臭味。

李世民《诫皇属》:“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皇帝怎么教育子孙?那些励精图治的皇帝会说些什么呢?

李世民是个虚心纳谏的好皇帝,他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大家来看看李世民对孩子的教导吧。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后代克制自己,“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意思是说,每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欧阳修《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朱柏庐《朱子家训》:“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始终未入仕,一生在乡里教书育人。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

他的《朱子家训》,是清代家喻户晓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示语至今仍然具有教育意义。如:“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意思是说,应当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把门窗捆绑牢实,不要到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去挖井。

在古代,读书对于孩子人生的重要性远高于今天,但是古代父亲们更知道,比起死板的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待人接物的胸怀格局,对于孩子正确人生道路的选择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在教育子女上,现代父亲其实一点不比古人差。和古人相比,现代父亲更愿意花时间陪伴子女,用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们,在很多人心中,父亲如山一样高大,如海一样深沉。

温馨提示:
本答案【古代父亲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值得学习】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