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绽放个性
发布时间: 2024-11-26 06:52
精选回答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这一指导思想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化的“场”,我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学会放手
放手让孩子大胆选择课文补充材料。科学地补充教学内容,准确地加工教学内容,便能更好构筑学生个性学习、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
放手让孩子大胆选择学习方式。在信息化时代,课堂已不是学习的惟一渠道。教师更应该尽可能地拓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如学完《九寨沟》一课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九寨沟美丽神奇的景象,并补充介绍了另一些情况,随后趁机引导:欣赏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民俗风情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怎样把这美好的一切留住呢?学生们有的说,我要写一首赞美诗来歌颂它;有的说,我要编一首合适的歌儿赞美它;有的说我要画一幅画来留住它;有的说我要当一回导游;有的说我要为《神奇的九寨》配舞……接着,我便让学生们自主实践,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放手让孩子大胆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孩子们自由质疑”已主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如教学《蛇与庄稼》一文时,我快速地将孩子们诸如“苜蓿长得什么样?”这些“问”不对题的问题通过课文插图、生活常识等梳理掉,之后留下了“蛇和庄稼发生了什么联系?”、“猫的多少和苜蓿的收成有什么联系?”、“举例说说人与人、人和动物、植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是显而易见的。我重点让大家讨论后一个问题,强调举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耐心释放学生“心声”
没进学校的小孩认为天下雨是天空哭了,青蛙叫是青蛙们在开音乐会……这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话语足以证明:哪怕是小小幼童也有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可为什么他们进了学校反而“世故”得喜欢人云亦云,喜欢揣摩老师的心理,渴求答出老师需要的答案了呢?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然?不,年幼的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只要我们老师放下架子,蹲下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一定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便能形成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
耐心等待,给予孩子们自悟自得的时间。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常常人云亦云,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的学习。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没有耐心等待。教师时常为了赶进度而无视需要真正关心的“弱势”群体,让部分优秀生成了课堂教学永恒的主角。作为教者,我们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归纳,学生怎么想、怎么做都由他个人决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感而发,有疑而注,这样才能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
迟延评价,开放孩子们自我评价的空间。“迟延评价原理”是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在孩子们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不必过早给予孩子的设想进行评价,以便使他们能够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出更多的设想。
学会放手,耐心释放学生“心声”,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这是一个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是一个真正放飞了学生心灵与思维的学习场,是孩子们的个性萌芽的沃土,成长的阶梯。
温馨提示:
本答案【让语文课堂绽放个性】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