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课和书写教案
发布时间: 2024-11-26 03:49
精选回答
[size=5][b]一、怎样备课[/b] [/size] 所谓备课,主要是指掌握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确定目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 显然,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核心。[b](一)全面掌握教学内容[/b] 通过备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应当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做到,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进一步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做到把宏观教材与微观教材统一起来,而不能孤立的、割裂地看待任何一部分知识。 之所以应当坚持这种观点,首先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知识与知识之间,不仅存在着纵向的联系,也存在着横向的联系。离开对全局的把握,也就很难处理好局部。 北京的马芯兰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孕伏、迁移与交错,并取得突出的成绩,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陈景润同志曾向我们建议,要特别重视上好第一节课。其理由也是出于对前个章节的第一节课,在全章节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足够的重视。 假如我们对教材缺乏宏观的了解,教学时就很难避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往往表现为把局部的现象视为普遍的规律。 假如我们对教材缺乏宏观了解,既使在教学中未出科学性错误,也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有些课看起来似乎是完成了任务,细分析并未为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原因常常就在这里。 备课时,怎样体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呢?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坚持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的结合。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整个单元,再把所有例题加以分析。找出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基础,研究各个例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我们就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认识逐步加深、完善的过程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就容易发现每节课应达到的高度。这样,虽然也是一节一节地上,但它们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b](二)深刻领会编者意图[/b] 通过备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怎样领会编者的意图呢?我看主要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呢?结语为什么这样引出呢?等等。然后我们自己再来回答。经过这样一番思考的过程,我们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例如,在“简易方程”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一些天平图。有的图左右两边全注有具体的数量;有的图,在一侧出现了未知的数量。编者之所以这样处理,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等式的概念,然后是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 天平图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还有别的作用吗?我想是有的。起码它还有助于对方程的解的理解。因为只有当未知数x取一定的值时,天平的两边才会保持平衡。 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b](三)认真确定目的要求[/b] 对于任何一节课,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全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 制定教学的目的要求,一要具体,二要明确,三要恰当。切忌笼笼统统,模模糊糊。 在制定目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构思落实的方案,使它真正能够变成现实。没有具体实施的构想,再好的目的要求也等于零。[b](四)适当选择教学方法[/b]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目的要求的关键。1.选择教学方法应根据的一般原则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符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改革教学方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首先,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通病,也是注入式教学的要害。死记死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等,是必然的恶果。 要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必需注重过程。对于概念来说,要注重抽象概括的过程。对于公式来说,要注重推导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题目的解答,都要注重分析的过程。 之所以要注重过程,其原因就在于只有采取最佳策略解决了问题时,才称得起高质量。而这个策略水平是在过程中才反映出来的。另外,也在于只有这样才符合认识的规律,才是启发式。 其次,应处理好认识上两次转化的关系。 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两次转化的。第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第二次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转化。 对第一次转化,教师是重视的,而对第二次转化往往重视不足。 认识上的第二次转化,往往是通过练习来实现的。但不能说,只要坚持了练习,就一定有助于由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因为还要分析练习的内容及方式。 练习应从基本的,简单的开始,但不能统统是模式化的。相反,应有一定数量灵活的,综合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深刻、敏捷和灵活。 此外,备课除备书本外,还应备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备好课,讲好课。[size=5][b]二、怎样写教案[/b][/size] 教案,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方案。[b](一)一份较好的教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b]1.应当具有科学性 教案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因此在要求上、内容上及方法上都有一个是否科学的问题。 教学要求是否科学,主要表现在程度上。过低,过高都不科学。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就要具有“初步”的特点,学习分数的意义及性质在要求上应有明显的层次上的差异。前者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一旦要求过高,势必缺乏其科学性。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最重要的表现在概念上,表现在概括出的规律上。例如数的整除,首先确定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的,也就是不研究零,不研究分数,小数,也不研究负数。这种局限性决定着有些问题应回避。象“最小的偶数是()”,显然学生只会填“2”,而就此题来说是不正确的。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最重要的表现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用的一切手段是否能揭示本质等。2.应当具有系统性 任何一份教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把相对独立与前后的联系统一起来,体现孕伏,迁移及交错,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传授任何一部分知识,它总有个相应的基础,即所谓的知识的生长点,同时也肯定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下一定的基础。这就要求从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指导下,来处理这个局部。这就是备课时应坚持的系统性原则。3.应当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总是面对具体的学生进行的,所以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学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里起点、坡度、密度、难度都可能不大一样,就是这个道理。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可行性。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备学生。例如,学生对“等分问题”掌握得怎样,极大地影响着“求平均数”的教学。4.应当具有启发性 教学不应是一切都靠教师“给予”,应启发学生,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所以,要创设必要的情景,要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要大量迁移等。 [b](二)教案的写法[/b] 一份教案最主要的内容包括: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只需把它概括出来就是了。 例如 认数5 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 垂线和平行线 通分(一) 由于“通分”这个内容一节课讲不完,又不易于确定出这一节的具体课题,就可以采用上面的办法。 总之,教学内容是很具体的,应把它明确地概括出来。 对教学目的要求的制定,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 所谓全面,就是不能只有对知识的要求,也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能只有对智育的要求,也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对思想品德的要求。 所谓具体,就是不讲大话,不讲空话,而是在40分钟里能实现的。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可以这样制定它的目的要求。 第一,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第二,启发学生运用割补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所谓恰当,是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大纲及学生实际。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第一节就提出上面两条,这是基本的要求。到第二节课,进行练习继续深化时,可再提出:运用公式,培养学生逆思考的能力,这就是已知面积和底或高,求高或底的问题了。 当然,基础较好的班,在第一节里也可提出较高的要求。 教案的重点部分是教学过程,从复习检查、基本训练、到例题的分析与讲解,一直到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地说它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复习检查或基本训练。 第二,新课。 第三,巩固练习。 第四,布置作业。 之所以说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在讲与练的处理上。 练习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种教学方法。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似乎效果更好一些。 在教案之中对于教具、学具的使用,板书的总体设计等也应有说明。 总之,教案是写给自己的,怎样使用起来便于教学就怎样写。
温馨提示:
本答案【怎样备课和书写教案】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