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这类行为,有的父母规则意识淡漠,认为孩子年龄小,长大自然就知道了;有的对孩子倍加呵护,过分溺爱,不愿意约束和要求,明知道有规则而不去培养,久而久之就成了放任自流,不及时加以制止,就等于得到了强化。还有一部分父母对孩子要求又过于严格,态度过于严厉,靠外部的强压来控制和约束孩子的行为,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得孩子把执行规则当作一种负担,导致其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怎么办 :
(一)言传身教
我们在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包括其他家人)平时自己也乱放东西、插队、乱穿马路,并且还视破坏规则走偏门为“聪明”,那么孩子耳濡目染很难不成为漠视规则的“熊孩子”。
(二)从小培养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如可以教幼儿自己把玩完的玩具放回玩具箱,或者在吃饭时教育孩子一些基本的礼貌等等,加上及时适当的鼓励或惩罚,让孩子对规则有切身感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其实都是在践行规则。通过在生活琐事中渗透规则意识,有助于孩子把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是十分有利于孩子真正树立规则意识的。
(三)商量约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除了上述方法,如果孩子达到6岁以上,家长还可以尝试一下和孩子一起商量、共同制定自己家中的规矩。并且这些约定应是针对全体家庭成员而不是针对孩子一个人的,要尽量细致具体、奖惩分明,用白纸黑字写下来。在规则确定后,除了要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还要根据情况及时和孩子商量调整。如果孩子不清楚自己违反了与家长的什么约定,可以耐心地给孩子解释。而且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情绪等原因乱改规则,不然容易降低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感,孩子也会觉得遵守规则没有意义,不利于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四)对孩子要加强规则引导,适当鼓励
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如果孩子遵守了一些设定的规则,家长要适当鼓励和赞扬。
(五)为孩子选择合适且容易做到的规则
父母要为孩子设定一些合适的规则,最好是一些基本且容易遵守的,比如不争抢玩具、不跟陌生人走、不接触危险的东西等等。
这几个原则虽然可以帮助家长重新审视如何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问题,但是在一些具体操作上却因人而异,而且,孩子的表现往往出乎家长们的预料,这就需要更下系统地来看待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