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不要总想着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主动努力,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获得意外收获的人。
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讲的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农民,有一次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于是就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可以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也许因为运气我们能够取得谋一时的利益,但不能因此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整日想着“幸运降临”。而应当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去用心的创造、努力地奋斗,才能够得到真正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的收获。切不可学习守株待兔之人,最终一无所获。
第一: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韩非的代表作《五蠹》,我们都知道韩非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他在他的代表作中将那些依古法治国的人进行了讽刺,而他自己则提倡紧随时代变化来改革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除此之外,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古代寓言故事皆出于此。
第二:守株待兔讽刺了那些妄想不劳而获的人,时常心存侥幸心理,渴望有超出本身劳动价值的意外收获。同时也对那些依照旧经验进行改革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批判了经验主义,对墨守成规的相关政策表达了不满情绪。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
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通常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也讽刺了不想付出却想坐等收获的,不思进取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成语故事: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棵树下,一无所获。
扩展资料:
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语法:联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道理:妄想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将一无所得。
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汉·王充《论衡》: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翻译:用已经出现过的祥瑞作为标准,去硬套将来会出现的祥瑞,就好比是采用守株待兔和藏身破置的办法一样可笑。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典故: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了好久。
以上就是关于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全部的内容,包括: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守株待兔告诉我们的道理、守株待兔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