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的人,指的是外表给人的感觉非常强大,但是内心却柔弱无比十分空虚,说白了就是纸老虎,中看不中用的人。
在形容人这一方面,外强中干是一个贬义词,是无能的表现。
首先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内心,比如说这个人看起来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但实际上内心却是优柔寡断,不堪一击,真的是外强中干呀。
同时,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情况,在职场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应聘者在上岗之前,将自己说得多厉害,而且也总爱出风头,但实际上却是外强中干,业务一塌糊涂。
外强中干:
外强中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wài qiáng zhōng gān,意思是外有强形,内中干竭。泛指外表强大,内实空虚。
色厉内荏:
色厉内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è lì nèi rěn,形容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两者的区别在于:色厉内荏只能形容人,外强中干既可以形容人又可以形容其它事物。
扩展资料“外强中干”的例句:
1、这家公司资产早被掏空,现在只是外强中干地苦撑着,迟早会宣布破产。
2、历经两代的挥霍,这王大户只剩下门面,留下个外强中干的场面。
3、敌人表面上耀武扬威,实际上已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了。
4、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最终是要灭亡的。
5、她看似冰雪聪明,其实不过只是外强中干罢了。
“色厉内荏”的例句:
1、帝国主义的爪牙不少是色厉内荏的家伙。
2、我希望你改变你的这种色厉内荏的坏习惯。
3、我觉得你有一天肯定会败在你现在的这种色厉内荏的个性下的。
4、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色厉内荏的胆小鬼。
5、老师一直觉得班级天天风调雨顺,其实其中充斥着色厉内荏和只会逆来顺受的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外强中干 百度百科-色厉内荏编号 4552 成语 中干外强 注音 ㄓㄨㄥ ㄍㄢ ㄨㄞˋ ㄑㄧㄤˊ 汉语拼音 zhōng gān wài qiáng 释义 义参「外强中干」。
见「外强中干」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外强中干」之典源,提供参考。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三败及韩。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
卜右,庆郑吉,弗使。
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
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
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乱气狡愤1>,阴血周作,张脉偾兴2>,外彊中干。
进退不可,周旋3>不能。
君必悔之。」
弗听。
……秦获晋侯以归。
〔注解〕(1)乱气狡愤:体内狂乱不顺之气,暴戾而烦躁。
(2)偾兴:突起。
偾,音ㄈㄣˋ。
(3)周旋:在战场上周折回旋。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外强中干」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时代,秦晋两国交战,晋惠公亲自领兵上阵。
出发前,却选了四匹郑国进献的小马驾车,朝中大臣庆郑便劝他说:「古来遇到像战争这样的大事,一定用本国出产的马匹驾车,因为它们和人生在同一片水土上,而知道当地人的心意,所以愿意接受他们的 ,且熟悉他们驾驭的方法,随便你怎样导引它,都没有不如人意的。
如今驾着外国的产物从事战争,等它们一害怕起来,就会与人意相违。
狂乱而烦躁,于是血液加速周身运行,使血管膨胀而青筋暴露。
虽然从外表看起来非常强壮,内在却已气力衰竭。
这时叫它前进后退它们都不肯,叫它周折旋转它们也不能。
那时君一定会后悔的。」
惠公不听,驾着小马,与秦军战于韩原,车马竟陷在泥泞里动弹不得,被秦人俘虏。
《左传》「外彊中干」一语,本形容马受惊后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后来以「强」代「彊」,借以比喻各种事物看似充实强盛,实则空虚衰弱。
书证 01清.赵翼〈锦囊〉诗:「老已中干尚外强,嬉游还逐少年场。」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外强中干
区别如下:
1、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都是指内外不符,但外强中干主在于形,是外表的强大,关于体型方面的;而色厉内荏主在于色,在于态度、表情之类。
2、色厉内荏”多用于书面语,“外强中干”则书面语、口语都能使用。
3、外强中干”与“色厉内荏” 这两个成语都有“外表上很强大、凶猛,实质上很软弱、空虚”的意思,但有区别。
扩展资料:
外强中干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色厉内荏
[ sè lì nèi rěn ]
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厉:凶猛。荏(rěn):软弱。
以上就是关于外强中干的人是指什么样子的人如全部的内容,包括:外强中干的人是指什么样子的人如、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吗、中干外强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