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不小心睡了整个下午,导致失眠,脑子就开始想开了。我前些天就在想这个问题,六年小学,六年中学,三年大学,十五年过去了,才来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搞笑。我努力回想以前的自己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似乎没有认真想过。
上小学的时候,我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上学”,应该是我没得选择,爸妈把我送去学校。那个时候就认为,孩子就应该去上学,呆在学校读书,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后来知道,这是政府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在我的印象里,老师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像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那个时候完全不明白科学家发明家的概念。以为只要把书本的知识记住,好好考试就行了。上学不用出去打工(妈妈说如果不好好读书,就出去打工)。其实那个时候不知打工的概念,把它和干活联系在一起。我当然不想干活了,于是就努力的背课文,背古诗,做数学题。亲戚们都觉得奇怪,一个没爸妈管的孩子(爸妈在外面打工),怎么还知道认真读书。不得不承认,我不聪明,小时候的我还很爱哭,只要妈妈骂我,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以前觉得背课文很难,读了很多遍都不能背下来(特别是古诗),然后我就把书扔在地上,眼泪就哗哗的流下来了。哭了一阵,把眼泪擦干,把书捡回来,继续背。我上辈子可能是女人,上辈子没哭完的泪水,这辈子继续流。
就这样,成绩保持在前几名进入了中学,知道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成为国家的栋梁”。要想成为国家之栋梁,就要好好读书,考一所名牌大学;要想考名牌大学,就要在高考取得好成绩;要想高考取得好成绩,就得认真学习;怎样检验你有没有认真学习呢,那就要看考试能不能取得好成绩。于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我就忙着记英语单词,记物理公式,背文言文,背化学方程式。记得高中时,董老大让我们把自己的理想写在纸上,把我们的理想放进一个瓶子里,然后把理想之瓶埋在我们一起种的一棵树下面,约定十年之后,我们把瓶子挖出来(不知那瓶还在否)。当时我写的什么记得不太清楚了,那个时候我都搞不明白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也许是要想当个什么家,不是科学家就是发明家,但没有清晰的概念。其实当时哪在乎这些,就想着怎样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经历了充实的高中生活(没有恋爱,标准的三点一线生活方式),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大都市,进入现在的大学。到了大学该干什么呢?我迷失了方向。那个小时候想成为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理想早就不知跑到哪去了。浑浑噩噩的过了快三年,庆幸的是自认为自己还没有堕落。刚进大学,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该学什么呢?教科书当然不想看了,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而且考试前两周抓紧时间看看书,及格还是没问题的。平时不用努力学习,一下子觉得时间很多,得自己找事做。没有目标是可怕的,看不清前面的路,容易摔跟头。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学会了幻想。室友说我情商有点低。情商是什么东西,不懂,去图书馆查查,才发现我以前错过了太多好书。以前看的书真的太少了,教科书之外的书几乎就没怎么看过。大一那一年,我就常常呆在图书馆看书,历史,人物传记,心理学,哲学,但不看小说、文学,我也不明白我为什么不看小说,可能觉得小说是虚构的,没意思(可我又常常幻想,去虚构一些东西,有时我也搞不明白我自己)。由于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看的很多书都忘了。也许那个时候只是想着怎么打发时间。
我不得不说,大学过得真的很快,常常感觉似乎什么都没干,一天就莫名其妙的过去了。受同学的影响,我喜欢上了日本动漫,不过我只看《海贼王》和《火影忍者》。每当星期天看完一集《海贼王》,就感叹“啊,一周又过去了”。有时候没出,就狠狠地骂一句“MD,一周过去了,《海贼王》居然没出”。(打个岔,刚刚一只蚊子在我眼前嚣张,被我捏死了;室友又开始磨牙了,这是他每晚必须做的功课)
前段时间,与同学见面,聊的最多的是关于是否考研的话题。“读研吗?”“考研还是保研?”“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呢?”我浮躁了,不想呆在学校了,还是毕业就出去工作吧。
应该是刚进入2011年,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当然,有些事是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以前的我是当局者,现在的我相对于以前的我是旁观者,现在的我相对于未来的我又是当局者,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应该是清楚自己的人,至少不能让自己“当局者迷”。
我做了一个梦(可能是幻想,有时我也不能区分自己是在做梦还是在幻想),我站在讲台上,台下一张张可爱的脸望着我。我说话了:“同学们,欢迎来到学习的殿堂。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来学校念书吗?不用我说,你们当然是来学习的。你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就是你们人生的航向标,指引着你们前进的方向。也许你们有的想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像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但我不得不说,科学家发明家不是考试考出来的。知道为什么考试吗?考试是为了检验你们有没有认真学习。成绩好不能证明你聪明,成绩差不能证明你笨。成绩好是因为你勤奋,成绩差是因为你懒惰。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科学家或者发明家,你可以成为画家,可以成为医生,可以成为企业家,可以成为教师,可以成为运动员,等等。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请珍惜时间,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吧。”
“老师交给你们的是学习的方法,在教科书之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为什么要学语文、数学、物理,因为这些是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为什么要学历史,读史可以明智;为什么要学英语,因为英语可以作为与外国人交流的工具。我不得不说,外国的很多技术比我们中国的先进,我们只有学好外语,才能更好地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高考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上一所好大学。社会就是这样,充满竞争,促使我们奋斗,让自己不断变强,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不息。学习的最基本东西就是学会怎么生存,生存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也许你们会说,学会生存很容易呀,只要学会种地或者出去打工挣钱就可以了。你们的父母为什么送你们来学校念书,就是为了你们以后能更好的生存。”
“大学是你们学习的新起点。小学和中学,十二年的学习都是为大学打好基础。大学会为你们搭建一个成就自己梦想的舞台。一定要多看书,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你们最好的老师,而且读书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对于那些不想上大学的同学们,我要告诉你们,上大学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只要你们有上进的心,不断拼搏,一样能取得成功,前提是你们能不断学习人类生存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怎样做人。世上有好人坏人之分,我当然想你们都做好人。”
“同学们,欢迎你们开启学习之门,开始你们的学习历程,我将为你们护航。”
父母经常头痛的事就是孩子不爱读书上学。很多父母最怕孩子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上学好像并没有和朋友们一起去玩开心,也好像没有爸爸妈妈说的那么有用。这里我为所有的父母们找来了一些网友的见解。
人读书为了什么,为什么要上学
读书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融入世界生活
学海无涯苦作舟,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代文人读书科考是唯一的做官途径,现代人读书是为了“理想”
苦一点的人读书是为了有谋生的资本,
富有一些的人读书是为了更上一层楼追求真理或精神愉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精神世界若空洞无物,岂不是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只有阅读学习,打开精神世界的钥匙,浮游在书籍海洋之中,能获得现实里没有过的经历与体会看一本书能体会一种阶层的人生与细节,看几百本有价值的书,那不就等于经历了几百个人不同的人生这是妙不可言的事
为什么要读书上学
因为我们是人,有思想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也许应该庆幸我们是人,因为我们可以感受别人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怨恨,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谁是真的爱我们的人,我们可以真的爱谁,读书可以说是提升我们这些的内容,人也需要别人的尊敬,人依赖这些,这些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你的大学,为了你工作,更重要的是表达你自己的价值,清晰你周围的世界,读书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生活,也许它曾经让你苦恼,让你失望!可是它是无辜的,它也是一个生命,尊重它,注重它的结果只有你被你所拥有的知识为你折服,聪明的人总是看到最后,看到深处,相信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相信你自己不为学习折服,做个有胆识的主人!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1、上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
2、 上学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精彩。
3、用经典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4、找到新的兴趣,丰富人生。
一、上学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完成工作
每个人的工作无非是做人和做事两部分组成的,上学了,读得书多了,吸收更多的智慧,领悟的能力自然增强,因而对于交到手上的任务可以理解的更加全面,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斋藤孝教授在书里有一句话适用于每个人:只要判断力得到足够的锻炼,我们就能顺利的与社会妥协。做事并不难更加难的是做人,我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情绪控制不好,而在办公室,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人,时常是很难被人信任的,后来我看了《整理情绪的力量》这本书,用书中的方法进行情绪整理调整,能做到让自己很少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工作和生活是相同的,书中的这些积累对于更好的生活也是益处多多的。
二、上学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精彩。
最近的这两年受困于怀孕生子几乎没有去过远一些地方走走看看,还好有书才没有妨碍我看世界的脚步。几乎每个月我都会看一本游记类或者相关的书。最爱的是三毛的几本旅行记录,蒋勋的《吴哥之美》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学大家的文笔加上旅途上的奇闻异事,时常看得忘了时间。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但能从别人眼里看看这个世界也是一件趣味十足的事情。
三、用经典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一本书能从几千几百年的历史长河里流传下来,必定是有理由的。怎样去判断一本好书,我想首先是可以让人去思考的书。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读书》这本书里就有一章就是写阅读经典的魅力的,章节中介绍得日本文学大师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市川淳还有我们喜欢得村上春树等的作品都是值得拜读的。最近半年我自己的书单里我也有读我们从小熟知的一些经典:《四大名著》、《论语》、《孙子兵法》等,初读来是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坚持下去你会发现有些道理其实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到现在依然是不变的真理,在为人处世里,他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去理解去应对。所以在我的书单里每个月都会有一本经典
四、找到新的兴趣,丰富人生
我是在看了《学会花钱》这本书之后开始发现对理财的兴趣的。在这之前我对理财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书本的扉页写着一句话是比尔盖茨说得:合理的花钱跟赚到这笔钱一样重要。在又看过几本理财书,并且跟银行的理财顾问沟通之后我发现用手上的钱去生出来更多的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虽然目前靠着理财我赚的还不是很多,但是平淡的日子里除了读书又多出来一个小爱好感觉生活又变得更加美好了一分。每个人的生活在经历了青春期的跌宕起伏之后都会最终归于平淡,而如何把这份平淡过得幸福又充实,不至于把自己困在小圈子里重复,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多读书。莎士比亚说过最好的总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很可能不经意间你就找到了新的兴趣,发现一个新的人生也未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到了,各行各业对学历的要求逐渐提升,对高知识群体越来越重视,显示出上大学的十足魅力。总的来看,我认为上大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通过大学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提升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大学与中小学教育显著不同之处就在于,大学是进行专业教育的地方,学习的本领都是专业知识,而不再是基础知识。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今后人生的发展,毕竟在工作上也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是上大学最大的好处之一。
大学是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只要认真学习,不荒废时光,都可以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是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根本区别,也是上大学最大的好处。
在大学里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以后,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学是进行专门技能人才培养的地方,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因此,整个大学的培养过程都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进行,瞄准就业方向而努力。所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也是上大学最大的好处。
大学是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对实践能力进行系统训练。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获得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还会进行实习,以此提升实践能力。这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至关重要。
要说清人为什么要上学,先说人为什么要学习,或者为什么要学知识。人为什么要学知识呢?因为人是文明动物,是高级动物,人是有思想的。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的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这里。人之所以为人,还因为他是社会的动物,是人类社会的一员,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之外。譬如狼孩,在严格意义上讲,在他被解救之前是不能算是人的,只能说他具有人的外形。而人如果要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人类的一员,就必须首先被人类社会的文明所接纳、所改造,必须首先把自己融入人类社会的文明之中,否则是不能称其为社会的人的。同时人类社会要延续,要发展,就必须一代一代传承它的文明成果,否则人类只能返回到茹毛饮血的动物时代。文明成果亦即知识。知识可以自己在实践中得到,但太慢,并且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必要经历所有的事情。所以必须向长辈、向其它人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在家庭中也可以在社会中,这即是所谓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或叫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师徒相授,没有学校之前就是以这种方式为主。私塾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方式,在现代学校教育产生以前就是这种教育方式。这些方式的局限性很多,比如不规范、效率不高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最为有效,最为高效的人类文明亦即知识的传承方式。上学的目的是系统的学习知识!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吸取了前人失败的经验,从而达到成功的!所以才要上学学习先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当然学习这些也可以在家里,也可以通过网络!但是毕竟学校是比较专业的,而且也比较系统的!能够高效率的让我们学到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所以上学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 也可以说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地生活。学习不光是单纯的学校里的那种学习,即使是在社会上,你同样要学习很多东西。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就象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要学习坐、爬、站、走路、说话一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去学习。你可以选择你要学习的方向,但是你不能不学习,如果什么都不学习,必定会脱离社会,很难生存下去。因为,没有人可以照顾你的生活一辈子,你必须学会自己生活,自己为自己创造生活的环境。读书是好的,但是现代社会已经讲读书变了味,文凭已经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读书时必须的,古人读书,为的是充实自己。使自己更加博学,理解更多的东西,为了充实自己和造福他人而读书,而现在人学习,可以增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享受。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