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的一生比较曲折,早年家境贫寒,直到三十岁时才进士及第,而在及第之前,他也曾投笔从戎,见识过边关的风土人情,也见识了边关的残酷与壮观,他的一系列著名的边塞诗大都出于此时,也由此奠定了他边塞诗人的称号。并且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
王昌龄的闺怨诗是不同于晚唐五代时期花间词派的词风格的,人家写闺怨,就只是单纯写妇女之愁,最多表达一下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迫害之深,但王昌龄的闺怨诗,却是借女子之愁来表达更为深刻的意义,扩大了境界,延伸了范围,如《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的诗风和诗境最先影响的是中唐的皎然,他在王昌龄之后,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关于意境方面的论述是多方面的,研究也相当的深入,他继承了王昌龄以“境”论诗的方式,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