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主张是:1、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公平,不管贫富贵贱,不分国界,都公平的接受教育。2、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3、启发诱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谦虚笃实: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的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在经济方面,孔子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具体内容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孔子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6、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