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hú
“角斗”合起来是:斛,读音:[ hú ] 。唐朝之前,斛为民间对石的俗称,1斛=1石,1石=10斗=120斤。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斛,十斗也。”宋朝开始,改为1斛 = 5斗,而1石 = 2斛。明.张自烈.《正字通》:“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
源于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姓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斛姓为斛律、斛斯等复姓所改,而斛律、斛斯均为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姓氏,后来才逐渐改为单姓斛。
官斛为古代朝廷发下来的标准量器,故曰“官斛”。斛、斗、升是古代用来计量粮食的量具。官府向纳户征收田粮、佃户向田主缴纳租米,均用斛、斗、升来计量。
一斛为五斗,约合现在的70斤左右。官斛容量本为十斗,南宋末改为五斗,直至清代。陶渊明说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也就是一斛。过去漕粮运到京城,要检查数量,就是用这种官斛来称量,叫做“起米过斛”。
过斛时,斛头要用拉长声的腔调报数,叫做“唱斛”。过去在漕运码头上,有“唱斛之声相闻,米浪之景时见”之说,指的就是起米过斛与扬晒漕粮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