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高考问答 留学

音乐名作《我住长江头》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 2024-03-21 03:37:06

李之仪(约1035~1117),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工词,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青主(1893~1959),现代著名音乐美学家、作曲家、翻译家。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1912年赴德国留学。回国后投身于国民革命运动,后在上海音专主编校刊《乐艺》。后半生辗转各大学教授德文,翻译出版了不少德语文学作品。

这首歌曲是青主根据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词谱曲而成。初刊于1930年《乐艺》第一卷第二号,后收入1933年出版的作者歌曲集《音境》。原词模仿民歌风格,抒发一个女子怀念爱人的深情。

作品音乐风格和民歌比较接近,曲调悠长,但又别于民间的山歌小调;青主以清新悠长的音乐体现了原词的意境,又别有寄予;旋律舒缓、平和,仿佛是诗人在低声吟诵,但曲调中仍流露出作者的激动心情,因此结尾常常出现上行或下行的拖腔,听起来更接近于吟诗,却又比吟诗更有激情。

作者从表达思想内容出发,打破上下两阕音乐的平衡,将下阕四句词又重复两遍,好像这奔流不息的长江流水带去了绵长的思念之情。歌曲突破了“卜算子”词牌双调上下两阕一般应取平行反复结构的惯例,而把下阕单独反复三次,并且一次比一次激动,最后在全曲的高音区结束。这样的处理突出了思念之情的真切和执著,并具有单纯的情歌所没有的昂奋力量。

这是因为作者当年是大革命的参加者,正被反动派通缉,才不得不以破格的音乐处理,假借古代的爱情词,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透露对明天的向往。

钢琴伴奏以江水般流动的音型贯穿全曲,衬托着气息宽广的歌唱,象征着绵绵不断的情思。由于运用了自然调式的旋律与和声,歌曲显得自由舒畅,富于浪漫气息,具有民族风味。

1922年,青主来到广州黄埔军校工作,热情澎湃地投入国民革命的激流中。由于参加广州暴动,青主遭到通缉。

此时的青主,情绪非常低沉。但是,当他弹起钢琴时,便会从音乐中获得安慰。黑暗的统治使他不能公开说话、行动,于是他通过作曲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寄托对老战友的无限思念。这首《我住长江头》,当时曾经传唱一时。

温馨提示:
本文【音乐名作《我住长江头》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由作者留学巴士主页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