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包括: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只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给学生提问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才能促使学生创造性的生成。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包括: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与创新思维;
4.重视非逻辑思维;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通过培养学生,塑造个性,让学生敢想敢问,同时通过榜样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包括: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学生的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和发展,所以学校和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专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保障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