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应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全面排查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工业企业、垃圾堆放等环境风险源,进行规范化整治。对“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每季度监测1次,并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2.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以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为重点,采取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和单村等方式,加快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解决5个村污水处理问题。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要达到以下标准要求: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8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完成率达到80%,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以垃圾分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规范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3. 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
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制定农药、化肥、农膜等投入品和废弃物污染防治年度工作方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全程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保持在40%和45%的较高水平。加强农业废弃物管理。持续推进农膜回收行动,以标准地膜应用、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完善农膜回收处置模式,加快可降解农膜应用示范,着力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