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公考问答

运动知觉的产生疑问

发布时间: 2024-06-22 01:13:42

所谓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运动知觉的产生疑问

人要想产生运动知觉,首先要确定参照系。参照系可以是某些相对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观察者自身。没有参照系,人便不能产生运动知觉或者产生错误的运动知觉。例如在暗室里注视一个光点,过了一段时间后,会把静止的光点看成是运动的。这是因为在视野中缺乏参照系之故。

人的运动知觉有赖于物体运动的绝对速度和与观察者的距离。离得太远甚至觉察不出事物在运动。这可以用角速度来分析。角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视角范围。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运动知觉的下阈是1-2分/秒,上阈是35度每秒。

人有专门感知光波的眼睛,专门感知声波的耳朵,却没有专门感知物体运动的器官。我们对物体运动的知觉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当人观察运动物体的时候,如果眼睛和头部不动,物体在视网膜上映像的连续移动,就可以使我们产生运动知觉。如果用眼睛和头部追随运动的物体,这时视象虽然保持基本不动,眼睛和头部的动觉信息,也足以使我们产生运动知觉。如果我们观察的是固定不动的物体,即使转动眼睛和头部,也不会产生运动知觉,因为眼睛和颈部的动觉抵消了视网膜上视象的位移。

温馨提示:
本文【运动知觉的产生疑问】由作者公考学长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