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考生在贵州教师招聘考试中取得一个优异成绩,学分高考网校小编特意给考生整理了贵州教师招聘易错模拟试题,请考生认真查看,以免在考试中丢失不必要的分数。
一
单选题
1.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 )。
A.人的潜能
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
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
D.有无心理疾病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心理评估的概念。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选项中D属于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符合题意内容。A、B、C选项均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
2.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并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方式被称为( )。
A.录像教学 B.反思教学经验
C.观摩教学 D.微格教学
正确答案:D.
本题是对微格教学含义的考查。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由于教师的期望,学生会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这种现象在教学中被称为( )。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首因效应
正确答案:C.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所以本题选C。
二
多选题
1.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 )几个方面。
A.请求
B.拒绝
C.能自我安慰
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正确答案:ABD.
自我肯定行为,即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2.克服焦虑的原则有()。
A.运用想象 B.放松自己
C.认清焦虑状况 D.不回避
E.正面迎战
正确答案:DE.
克服焦虑的三原则:
(1)不回避(2)正面迎战(3)做记录。ABC都是焦虑的应对策略。
2019年贵州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已经发布,考生如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前提必须好好备考。
一、我国的学制
1、我国经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内实施的学制中,修业年限最长的是(癸卯学制)
2、首次规定义务教育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3、首次提出应在全国范围内重视职业教育的学制(壬戌学制)
4、我国沿用最久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5、第一次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依据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二、校园文化
1、班风、学风、教风属于校园精神文化
2、校风是一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三、杜威&赫尔巴特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言人的是(杜威)
2、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人是(赫尔巴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四、德智体思想
1、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德、智、体"三育论思想的学者是(严复)
2、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的是(斯宾塞)
3、在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是(蔡元培)
4、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齐勒/席勒)
5、最早诞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是(古希腊)
五、教育目的论
1、提出教育准备生活说的人物是(斯宾塞)
2、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的人物是(杜威)
3、提出生活预备说的人物是(格鲁斯)
六、量力性原则
1、西方近代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是(夸美纽斯)
2、中国最早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是(墨子)
1.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 )。
A.思想政治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律教育 D.科学教育
【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德育是指为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不容置疑的是道德教育不仅应该是我国学校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把道德教育作为我国学校德育的基础与根本:在学校德育过程中,一般是从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培养有道德的学生,使他们具有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过有德性的生活,是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而收获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必然建立在有效的道德教育的基础之上。
2.古人所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做到( )。
A.忠诚 B.勤勉 C.审慎 D.民主
【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汉语成语,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方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写的《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封建社会为君主“忠”的思想。
3.强调迁移的条件是两种学习中必须遵循内在的共同原理,这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转化说
【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概括化理论强调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形式训练说强调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共同要素说强调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关系转化说认为迁移的发生时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 B.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故答案选D正确。
5.关于学习实质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迁移
B.学习是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C.学习结果可能是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可能是内隐的变化
D.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答案】BCD。
【中公讲师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还包括从不会到会的行为变化的过程学习结果可能是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可能是内隐的变化学习是由于经验或实践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性行为变化。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答案】AC。
【中公讲师解析】(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提高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还要锻炼并形成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课程评价的能力。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已不能再关起门来搞教育,而应该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7.构建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答案】ABCD。
【中公讲师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不同的。这种理论还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学习过程中“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在学习中的关键性作用。学习的质量是学生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和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8.正迁移可分为( )。
A.横向迁移 B.积极迁移 C.干扰迁移 D.竖向迁移
【答案】AD。
【中公讲师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迁移。加涅还把正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又称水平迁移,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它类似而且难度相同的情境中去,它通常发生在同一难度的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或同一难度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如学习和理解了某一数学公式,能正确地用该公式解应用题,就是横向迁移。纵向迁移又称垂直迁移,是指先前的较低水平的学习向相连续的高一级的后继学习的迁移。如方程式运算的学习促进了后继的不等式的学习。
9.精细加工策略是在组织策略基础上的更高级的信息加工策略。( )
【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而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主要是减轻学习者工作记忆的负担,并帮助学生在学习新信息时建构起意义。组织策略通常会将事物整合为更大的类或将一系列条目纳入一个概念框架体系之内。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并不能说精细加工策略是在组织策略基础上的更高级的信息加工策略。
1.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富于激励、想象的倾向性和( )。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重义气讲交情 D.热心和同情心
【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教师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特征是:
一是热心和同情心二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故答案D正确。
2.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
A.在课程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现代课程认为课程是( )因素构成。
A.教案、教师、学生、教室 B.教材、环境、学生、教师
C.教学过程、学生、教学设施 D.教具、教材、教师、学生
【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的情境。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是课程观念的重大变革,故答案B正确。
4.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的( )的法律制度。
A.权益 B.权利 C.利益 D.权力
【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为了保障教师的申诉权的行使,《教师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以上规定确立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一项专门保护教师权益的法律制度。故答案A正确。
5.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
A.环境文化 B.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C.规章制度 D.角色规范
【答案】BCD
【中公讲师解析】学校文化是指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的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规章制度,角色规范和组织形态。故答案BCD正确。
6.一般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 )阶段。
A.选择 B.认同 C.行动 D.赞赏
【答案】ACD
【中公讲师解析】值澄清模式是德育模式的一种,目的在于塑造人的价值观。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可传递给儿童,当代儿童生活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务时,都面临选择。价值澄清的完整过程可划分为选择、赞赏和行动三个阶段。
7.人际关系包含以下哪几种成分( )。
A.认知成分 B.理智成分 C.行为成分 D.情感成分
【答案】ACD
【中公讲师解析】人际关系由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者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来保障”。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治 D.靠制度
【答案】CD
【中公讲师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四章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和靠制度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