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2019年参加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能在考试中取得一个优异成绩,学分高考网校小编特意给考生整理了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可提前做一个准备。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2.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8.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
9.心理断乳期是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0.“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A.定势 B.迁移 C.应用 D.技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12.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 )。
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
13.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 .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4. 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易
15. 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 )。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16.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的法规是( )。
A.《教师法》 B.《儿童权利公约》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育法》
17.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 )。
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C.拓展课程 D.校本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 )教学原则的要求。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19.帕克赫斯特创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20.( )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怠好品德的方法。
A.陶冶法 B.锻炼法C.自我教育法 D.榜样法
21.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班级规章制度 B.良好的师生关系
C.明确的共同目标 D.一定的组织结构
22.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
A.《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纲要》
2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 )。
A.头脑风暴法 B.发展思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24.教育系统最基本要素是( )。
A.教育媒介 B.教育内容C.学生和老师 D.过程与活动
2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7.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28.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 )。
A. 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 创造想象 D. 幻想
29.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
A.组织策略 B.问题解决的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30.“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诺千金”体现的是( )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A 、道德感 B.承诺感 C.模糊性 D.匿名
31.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 )学习动机。
A、长远 B、短暂 C、内在 D、外在
32.教师说:“如果在下课铃响之前,每个人都能安静地坐好,我们就下课,否则,就得过一阵子再下课”,学生们立刻安静地坐好。这是学习的( )。
A、迁移 B、强化 C、激发 D、归因
33.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这种心理反应是( )。
A、认识功能障碍 B、习得性无力感
C、自我估价降低 D、焦虑
34.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
A、 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 巴甫洛夫
35.在班主任的培养和扶持下,一些个性品质好、有才能、受到同学欢迎的积极分子成为班里的骨干,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时,班集体的形成处于( )。
A、松散阶段 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 D、凝聚阶段
36.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37.某学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
A、过弱 B、中等 C、过强 D、无所谓强弱
38.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 )。
A、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39.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40.“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 )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学记》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 )。
A、教育性原则B、协同性、多样性原则
C、平等尊重原则D、保密性原则
2.下列属于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与矛盾有( )。
A、学校恐怖症B、离家出走 C、自杀 D、依赖性强
3.常模参照评价通常用于( )。
A、选拨 B、升学考试 C、学校评价 D、编班
4.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
A、制定计划 B、监控策略 C、自我调节 D、群集策略
5.影响学生从众行为群体方面的主要因素有( )。
A、群体的权威性B、群体的规模
C、群体的凝聚力D、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三、辨析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
1.动机的强度越强,活动效率越高。
2.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
【参考答案】
1、B 【解析】“泛智”教育思想由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
2、C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3、A 【解析】直观性原则的考察。
4、D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C【解析】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6、D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7、B 【解析】赫尔巴特是旧三中心的代表人物,主张“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与之相对立的是杜威的新三中心。
8、B 【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遗传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驱力。详见师出教材33页相关知识点。
9、C 【解析】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少年期。
10、B 【解析】“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迁移现象。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1、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12、A 【解析】变式一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二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从而显示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13、B 【解析】学习需要含义的考察。学习需要指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14、A【解析】 考察维纳的归因理论,其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指的是努力。
15、C【解析】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16.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中 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7.B【解析】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课程划分的类别也不同,详见师出教材73页。
18.C【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19.A【解析】道尔顿制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又称“契约式教育”,全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laboratory plan)。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
20.B【解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怠好品德的方法是锻炼法。
21.C【解析】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将人的需要变成动机从而推动行为,给人以力量去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一步步奔向目标。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对群体的行为产生凝聚作用,增加集体向心力。由此可见,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了它,集体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22.A【解析】《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3.A【解析】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头脑风暴法。
24.C【解析】学生与教师是教育系统最基本要素。
25.A【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6.D【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27.C【解析】根据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解决。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28.B【解析】再造想象指依据别人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运用自己积累的感性形象材料,在脑海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
29.C【解析】考察对元认知策略的理解。
30.B【解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诺千金”体现的是承诺感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31.C【解析】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人们通过个体是否自主选择进行或坚持某一活动,或通过个体评价自己在一项特殊活动中的兴趣或喜爱,来测量个体的内在动机的。内部动机对个体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能否体现出创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B【解析】“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学生能安静地坐好,就下课,”目的是想学生安静坐好的行为概率增加,是学习的强化。
33.B【解析】习得性无力感的体现。
34.A【解析】道德两难故事法由科尔伯格提出。皮亚杰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
35.B【解析】班集体形成阶段特征: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里不仅爱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尚未形成。
36.B【解析】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37.C【解析】根据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过强不利于问题解决。题干中出现了动机过强的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了“怯场”现象。
38.A【解析】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9.D【解析】强化的普雷马克原理。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不喜爱的活动。
40.D【解析】“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学记》。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考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本题全选。
2、ABC【解析】D选项不属于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与矛盾,排除D选项。ABC均是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3、ABD【解析】常模参照测评是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主要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早期的教育测验和大部分智力测验基本上就是常模参照测验。
4、ABC【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5、ABCD【解析】群体的权威性、规模、凝聚力和群体意见的一致性都会影响学生的从众行为。
三、辨析题
1.【参考答案】错误。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即动机水平适中,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当然,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活动的。
2.【参考答案】错误。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教师备课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019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公告也已陆续出来,考生在考前一定要好好备考,争取在考试中取得一个优异成绩,更多有关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详情,请登录学分高考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