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结构是指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前者包括经济形式结构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结构;后者包括农业部门结构、农业技术结构、农业区域结构等。此外,农业经济结构按集约化程度划分为粗放型结构与密集型结构等;按照商品化程度划分为自给型、半自给型、商品型经济结构等。上述各种农业经济结构内部还可细分,如农业区域结构既可分为种植业区、林业区、牧业区、渔业区等经济结构,又可按地貌形态划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经济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及其产业内部产品,在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比例和构成。农村产业主要包括大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农村经济主体兴办的加工业、采矿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科技文化产业等非农产业。
产业结构是产业经济学提出来的一个科学概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经济活动中,人们主要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财富,即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一产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对第一次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和制造业活动,成了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经济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二产业。到了最近几十年,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提高,又出现了为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服务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信息、科研等新兴产业,并正在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经济活动部门,产业经济学把它称之为第三次产业。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分工分业的纵深发展,除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之外,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农村商业和服务业等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部门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正因如此,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业已成为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