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按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或者叫量入为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表现如下:
人工费、材料费及施工机械使用费等的控制。首先,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等签订劳务合同时,一般应将人工费单价定在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单价和合同规定的人工费用补贴两者之和之下,辅工还可再低一些,其余部分考虑用于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如赶工费、夜班费等。如此安排人工费就不会超发,而且还留有余地,以备其他特殊之需。此外在实行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对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1+材料指数)。对材料成本控制,要以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的数量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当然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购成本失控的情况。因此,项目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详实的市场信息,对材料价格的上升和下降有一定的预计和准备,以平衡成本支出,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如果无法有效调节,可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同时争取甲方按实补贴,对于用钢量、钢模板等周转设备使用费的控制,可按周转设备预算收费的总量来控制实际发生使用费的总量。对于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施工图预算中的机械使用费=工程量×定额台班单价,但实际机械利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等,因而使预算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其费用超支。因此,如能取得甲方的谅解、支持,可得到一定数额的机械费补额来控制其支出,对于构件加工费各分包工程费的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门窗、水泥管及其它预制品的加工,以及打桩、土方、吊装、安装和其他各项工程的分包都要通过经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这些合同时,控制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绝不允许合同金额超过施工图预算。
二是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资源消耗数量的货币表现就是成本费。
项目开工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并按照企业定额或上级统一规定的施工预算定额编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预算,作为指导和管理施工的依据,对生产班组的任务安排必须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并向生产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且在施工任务单如限额领料单的执行过程中,要求生产班组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实际消耗人工、实际消耗材料做好原始记录,作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令料单结算的依据。在任务完成后,根据回收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进行结算。并按照结算内容支付报酬(包括奖金)。
第三,建立资源消耗台帐,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由于材料成本是整个项目成本的主要环节,因此,项目经理应对材料成本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四,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部分项目工程成本。成本与进度之间有着必然同步关系。如果成本与进度不对立,就要作为“不正常”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为了便于掌握进度与费用的变化过程,我们按照横道图和网络图的状态分别进行处理。
第五,建立项目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制度,按计划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以月度施工作业计划为龙头,并以月度计划产值安排当月财务收入计划,同时由项目各部门根据月度施工作业计划具体编制本部门的用款计划,项目财务成本员应根据各部门月度用款计划进行汇总,并按用途的轻重缓急平衡调度,同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经项目经理审批后进行,在月度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项目财务成本应根据各部门的实际用款做好记录,并于下月初反馈给有关部门,由各部门自行检查分析节超原因。
第六,建立项目成本审核鉴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市场经济机制下,需要建立以项目为成本中心的结算体系,即所有的经济业务,不论其对内或对外,都要与项目直接对口。在发生经济业务的时候,首先要向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审核,最后经项目经理鉴证后支付,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最后一关,必须十分重视。
第七,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一切损失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包括以下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工程质量越高,故障成本就越低。
第八,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堵塞浪费漏洞。现场平面布置管理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浪费和损失。
第九,定期开展“三安”检查,防止项目成本盈亏异常。项目经济核算的“三同步”就是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的“三同步”,具体表现为完成多少产值,消耗多少资源,发生多少成本,三者应该同步,否则,项目成本就会出现盈亏异常情况。
第十,应用成本控制的财务方法——成本分析表法来控制项目成本。作为成本项目控制手段之一的成本分析表,包括月度成本分析和最终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上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降低企业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造价的竞争。
一.全员管理 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是集体参建者的共同任务。
二.全过程管理成本控制,要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既做好事前控制、过程控制、竣工结算。1.做好事前控制 在承接项目之前,要采用风险预测技术,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风险评估,以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利用价值工程,分析工程的功能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多种施工方案,并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分析评价。特别是对建材市场主要商品的价格大幅度波动,在开工初期就要做好价差分析,这对工程的结算及调整概算,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应尽量提高工程量估算的可靠性,以便于宏观调控标价,既能保证中标率又可保证各专业工程的成本及合理利润。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优先选用价格低的材料,并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材料消耗费用(如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通过建立分包商、材料商资料库来选择合适的分包商和材料商,也可对分包商、材料商招标,实行“货比三家”;选择经济实力强和有现场管理经验、技术力量强的分包商,以及产品质量好、供货有保障、信誉好的材料商。
运用统筹法,做好各生产要素配置,对周转材料和机械设备做好购买与租赁的经济比较,选用最低成本的方式。2.做好过程控制 近年来许多工程的工期,都被建设单位大幅度甚至不合理地压缩,施工无法按常规进行,不利于成本的科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各职能部门及现场管理部门,应提前预见、双管齐下做好成本控制。
一方面,应在工期确定后尽快进行项目核算,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因赶工造成增加费用的预算;另一方面,由项目部及时针对现场情况,提出成本节约措施,尽可能顺畅地安排施工流水,不能因为工期而忽视效益,尽量做到合理节约。按照施工工程本身的要求和内在规律,编制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组织,均衡安排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立体交叉的作业原则,合理制定工程施工网络计划,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土建和安装各班组协调有序的作业。
各分项工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损耗率,实行限额配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额有罚,使材料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材料部门应建立材料明细账,实行收料记录制度,防止现场仓库账物不符。领料时,作业班组应严格按照领料手续,清点并确认。杜绝浪费和盗窃漏洞。
材料用量要合理,既要减少现场材料过多而造成的管理麻烦,又可增强流动资金现金量,有利于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使资金使用更合理。周转材料和机械设备要合理调度,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堆放保存,避免二次搬运和损耗,把降低工程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每个施工管理环节中。在工程进展中,管理人员应根据目标成本做好事中成本核算。以项目部为单独的.核算单位,所有收支单独列帐,逐月分析各分部分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查明成本节约和超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并编写出成本分析报告和盈亏预测报告,以便公司和项目经理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情况,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成本超支。
3.做好竣工结算 工程竣工后,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总成本结算,并写出完整的业绩报告,兑现经济责任。同时,还要根据项目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的资料,分析成本管理工作的得失,为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综合考虑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在整个工程运行的过程中,都需要正确处理好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质量成本可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质量预防成本的措施费用,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成反比它是一条曲线,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使质量成本的费用降至最低。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适当增加质量预防费用的支出,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杜绝事故的发生,其支出远小于因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即可以获得很大的“隐性”效益。
同样,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寻找最佳工期与成本的结合点,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在特殊的施工条件下,应对保证工期所支付措施费,与因延误工期造成的损失,进行比较,反复权衡。工程竣工决算通过后,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工程款,对追收欠款的责任,应包含在项目部的经济责任书中。
四.责、权、利并举要建立明确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举,把成本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人,并通过签定经济责任书,明确“责、权、利”,使降低成本成为项目每个参与人员的自觉行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率。纪录的数据应有根有据,就不会出现盲目用经验进行控制所带来的失误,并能适时进行跟踪监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完成工程量、材料消耗、人力安排进行直接控制,及时修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把成本的过程控制落到实处。对于积极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有重大贡献的项目部及个人,应合理考虑给予经济奖励。
如何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 建筑市场从来都是买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中标承包商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中标只是获得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权,能否盈利还要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因此,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那么如何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呢?一起来看看!
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工作弱化。
2.成本管理缺乏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一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仅限于定期的财务报表,是一种事后检查,没有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与现代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理论相差甚远。
3.只重视生产成本,忽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一些分公司只注重施工过程制造成本的核算,忽视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一些施工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还是依靠人工报表来完成,项目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严重滞后,很难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
5.成本管理没有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一些分公司责权利方面不够统一和明确,导致工作相互推诿,绩效无法考核。
二.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思路与对策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纵向贯穿工程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的全过程,横向涉及企业经营、技术、物资、财务等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等现场部门。结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具体如下:
1.建立成本责任中心。
成本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公司应以项目经理部、各二级分公司为成本责任中心的责任人,按照不同的成本要求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纵向分解到各工程项目经理部、班组,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工程负责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并把个人利益与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兑现。项目经理部依据细化和分解的责任成本,与各责任人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2.确定责任目标成本。责任目标成本是企业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制定降低成本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的要求。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估。根据工程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按照标价分离原则,以直接费为依据,推算出项目责任目标成本,下达给项目经理部。
3.制定内部施工定额。内部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的基础,公司根据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按照“成本最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原理,制定本企业内部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费定额、劳动定额、设备租用定额和费用控制定额。企业内部定额每年或半年可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内部情况调整一次。对正在施工的项目,根据调整后的施工定额及时调整施工预算成本。
4.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工程项目管理费用依据费用项目及其分配率在企业和项目经理部之间进行分配,项目经理部应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严格控制支出。对于超计划和计划外开支必须严加审查,由项目经理部集体研究决定。
5.强化索赔意识,抓好索赔工作。
索赔是相对降低成本的措施,从施工一开始,就要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条款和现场条件等,找准索赔的切入点,适时编制索赔资料,据理力争,把索赔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6.及时进行完工清算。项目经理部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无论是内部还是外包队伍的工程,都要完工一项清算一项。
预算人员应办好有关资料的交接,以防丢项漏项。当整个项目完工后,按合同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做好竣工决算,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分析目标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及时办理财务账目的结算和移交工作。
7.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项目部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产盘查制度和内部工程分包考核制度,强化项目经理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杜绝项目利润流失,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8.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成本管理。由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涉及到估价、预算、资源、进度、变更、索赔等多个范畴,而且信息量大、变化频繁,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1.不断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机制,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要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各项组织与机制,使企业全员参与项目成本管理,人人有责。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制定成本管理制度、规则、标准等,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为项目成本降低提供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企业与项目经理协商确定项目部的责任目标成本;项目部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并层层落实,使项目成本得到层层监控。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部是成本控制中心,施工企业是利润中心,要注意理顺企业与项目部以及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不同类型的工程,其造价千差万别。不断积累工程项目造价数据,建立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为企业施工定额和工程预算成本的编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同时也能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与施工进度、质量、合同和资源等的管理密切相关的,要注意利用计算机手段、信息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集成化管理,以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与成本控制这三大目标,为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
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当前迫切需要的是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有人把可消失的质量成本喻为“矿中黄金”,以表示其潜力之可贵。
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风险预测及监控,并采取应对措施 施工单位应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工程项目的成本风险进行辨识、预测、估计与评价,对成本风险进行监控,并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成本风险规避的方法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等。教育法是通过对项目管理及施工人员进行工程经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及风险意识,进而提高他们对项目成本的控制能力。
为了降低成本超支风险,可采用开脱责任的合同条款,选择适当的合同计价方式,运用工程分包和转包等风险转移的方法。
4.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项目部要与监理方、设计院和业主充分协调,认真研究合同和施工图纸。变更设计应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原则;紧盯现场,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做好记录,收集证据,建立完整的施工档案,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单位、业主签证工程量及价款。
5.竣工结算成本控制 工程进入收尾决算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
同时要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尽快与业主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业主,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问,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总结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成本控制实质上是施工企业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的综合反映。
要搞好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一方面要有组织机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做保障,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特别是项目经理及其他项目管理者的素质。
施工阶段是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成本发生的主要阶段,它通过确定成本目标并按计划成本进行施工资源配置,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方法如下:一,人工费的控制一是要按劳动定额合理使用劳动力;二是减少非生产用工和无产值用工;三是严格外包队工资结算制度;四是认真执行各种工资实效。二,材料费的控制一是要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实效储备,减少积压损失;二是要加强施工预算工料分析,以定额控制材料的使用;三是要加强文明施工生产管理,减少材料浪费和损失。
材料用量控制:1,定额控制2,指标控制3,计量控制4,包干控制材料价格控制三,施工机械使用费控制是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二是合理配置和租赁,降低机械费用的支出,四,施工分包费用的控制合理施工组织设计,减少二次搬运,在项目管理中实行工具定包。1.不断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机制,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各项组织与机制,使企业全员参与项目成本管理,人人有责。
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
4.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项目部要与监理方、设计院和业主充分协调,认真研究合同和施工图纸。
5.竣工结算成本控制工程进入收尾决算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