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地震使一学校房屋多处发生开裂、多处结构破坏,可称为地震力产生的()效果。
A 、平衡
B 、变形
C 、静定
D 、移动
【正确答案:B】
1.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
一、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二、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三、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1)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3)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四、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1)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2)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参考资料来源:30云校——小学生防震减灾小知识
2.防震小常识
原发布者:河西乡中心小学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一、地震小常识1.什么叫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
3.校园防震减灾知识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4.防灾减灾的手抄报资料
《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 保平安!!
5.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
一、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二、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三、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1)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3)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四、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1)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2)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参考资料来源:30云校——小学生防震减灾小知识。
6.有谁知道校园防灾减灾知识
怎样识别地震谣言?(1)、不是 *** 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三)、怎样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
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
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
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7.校园防震减灾知识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8.防震减灾小常识
防 震 知 识 一、地震是群灾之首 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 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
从某种意义 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大地震如果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如果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
1995年1月17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
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另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较差。
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错,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广大农村多属土、石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更差。
据估计,地震若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三、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
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水平高得多。我国的地震预报自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经过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同几个发达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许多预报成果,已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国上的规划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地震的中短期预报,目前仍处于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报,而对大多数复杂的地震尚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
这就是当今地震预报的现状。地震发生在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类最大钻探深度也仅在12千米以内,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一些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地球形变场等观测手段,间接推测或反演地壳内部变化。
由于地表观测,难免混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噪声",干扰了微弱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宝贵信息。同时,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仅发生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台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使人们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强烈的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在百年或数百年以上,使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机会变得很少,认识与总结规律性就变得很困难。
再者,地震短临预报,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民众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因此,发布地震预报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进而增加地震预报的难度。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目前对地震预报研究仍处在经验性的探索阶段。
我国的地震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期预报有相当可信度;同时,对以10年左右为时间尺度的地震大形势的估计有一定准确性;对几 个月至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中期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占30一40%;对几小时以至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还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报,仅对某些类 型的地震,如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动有规律地发生,临震前微观和宏观前兆异常大量出现,才能作出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报;对震后趋势的预报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并在一些多地震 国家的地震现场实践,得到有关国家的称赞。
总之,目前我国的长中期预报水平稍高些而短临预报水平较低。可以相信,随着地震科学和各有关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的准确度将不断提高,人类最 终会攻克地震短临预报的难关。
四、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 当前,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也远未达到准确预报地震的水平。但是,人类也不能在地震灾害面前无所作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我国关?quot;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的综合防御道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一)地震监测预报 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家所孜孜以求和奋斗的目标。如l975年发生在海城7.3级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确的短临预报,使震区能及时地进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几万人的伤亡和4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
9.防震减灾的应急常识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饮用水;·食品、婴儿奶粉;·急救医药品;·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现金、贵重品;·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家庭成员的分工;·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用火器具等的检查;·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具、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1)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
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1)在家中怎样避震·特别提醒:——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牢固的桌子旁边或床旁边或者其他牢固的较大物体旁边(一定不要藏在下面,会更危险的);——低矮、牢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住平房的朋友: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炕沿下;——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特别提醒:——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慎行);——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
10.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的手抄报内容有什么,发点过来
今年3月31日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了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巩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更加有效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大侣小学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这一主题,积极部署开展2009年“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负起学校安全教育的领导责任,切实把安全教育摆上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使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领导认真总结去年来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的经验和不足,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教育周”的契机,把学校安全教育推向新的 *** ,并把这一主题活动贯穿于全年学校安全工作的始终。
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安全周”活动的实施意见,普及安全知识。结合实际制定了安全周的活动方案:
一、加大安全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关注安全、保护生命、构建和谐校园”的浓厚氛围。利用 *** 、校园文化阵地,通过宣传栏和广播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各项活动。利用好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知识教育讲座进一步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学生观看安全宣传挂图并举行安全绘画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以此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安全文明素质,确保校园安全,保证教育教学的有序发展。
三、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抢答、小品表演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其次,学校还将邀请交警中队相关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周、安全主题月等载体开展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灵,卓有成效。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积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建设。
全球地震分布区,1963年–1998年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是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全球板块构造运动
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国地震火山分布带
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