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电(记者毛振华)为推动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期的深入应用,促进BIM技术交流,推动天津及京津冀地区BIM技术行业发展,近日,京津冀BIM国际学术论坛在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受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工程勘察设计协会、河北省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协会、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和北方设计联盟委托,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和天津市BIM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承办。
论坛开始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院长马华山等致欢迎词,天津市住建委副局巡侯学钢、天津市科技局社农处处长高宁以及京冀两地勘察设计协会领导致辞,会议中间中国绿建委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张津奕就BIM技术的应用发展接受了媒体采访。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将工程项目以三维数字模型呈现,能够连接建筑全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具有建造虚拟化、成本透明化、质量可追溯、管理精细化等优点。大会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梁进、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任魏来、英国标准协会的BIM专家EmiliaCardamone进行了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标准研究方面的研讨和交流;邀请天津市建筑设计院BIM设计中心主任卢琬玫、中建八局华北公司BIM中心主任刘典昆、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BIM中心副主任李晓慧分享了获得2018年AEC全球工程建设业卓越BIM大赛奖项目的经验;邀请欧特克软件公司经理葛芬介绍BIM软件发展的新趋势;最后组织与会专家及行业专家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总工孟凡贵、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博士孟祥飞一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大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会人数近260人,涵盖工程建设各个领域和高校科研机构。本次大会的顺利举行,彰显了天津市在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实现“五个现代化天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天津BIM技术应用在建筑行业处于全国领先行列,有近30%的建筑不同程度使用了BIM技术。“天津市财政局成立了绿色建筑发展基金,从去年开始对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绿色建筑、BIM或者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所有项目,经过专家评审遴选出来进行奖励,总额度达3000万元。”侯学钢在接受采访时说。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目前在建筑设计、工程管理及造价咨询等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日趋成熟,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文化中心等众多知名项目上均获得良好效果,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仅频频斩获“创新杯”“龙图杯”等国内一流BIM赛事奖项,更是连续三年获得AECExcellenceAwards“全球BIM大奖赛”奖项。近年来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天津市建筑设计院“BIM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编了《天津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申请BIM国际专利二项、国家专利十项,先后出版了《基于REVITE的BIM设计实务及管理》《BIM技术应用指南》等专著,全方位推动BIM技术在行业内的普及和应用。
在天津市科技局支持下,2016年天津建院牵头组织成立天津市BIM技术创新联盟,联盟成员80余家,涵盖天津及驻津建设领域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大大助推了天津工程建设领域BIM技术的创新发展。
与会专家表示,随着BIM技术的深入推进,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亟待出台,软件体系完善、专业人员培训也是下一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应用和研究过程中,该院将重点围绕体系配合去攻坚克难,努力打造更加完善的基于BIM技术的科技建造新模式。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新华网天津),作者(新华网天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