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都是考研的热门专业,2021的部分考生已经准备备考了,为帮助大家复习,为大家梳理一些知识点,网为大家整理发布2021考研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12)相关内容, 一起来看。
民初三大名记者——黄远生、刘少少(有报界怪杰之称)、徐彬彬。
林白水是我国最早学新闻的留学生之一。
1918年欧战结束后,胡政之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采访该会唯一的中国记者。
张季鸾创办的北京《民立报》,最先披露袁世凯政府与六国银行团签定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
《新青年》 ( 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从创刊到1922年7月止,共9卷。陈独秀主编。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制。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
《每周评论》 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是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于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从第26期起,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挑起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大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每周评论》配合《新青年》,支持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每周评论》是4开采版小型报,栏目新颖多样。《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
四大副刊 四大著名副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分别是北京《晨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的进步性质,它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