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报考指南 > 考试指南

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谬误冲刺点睛(1):概念模糊

发布时间: 2023-01-07 13:36:59

逻辑谬误一般考查三类问题,分别是概念问题、论据问题、推理问题。今天我们聚焦于概念,重点来为同学们解析下概念问题中的概念模糊。

概念问题对应试题题干命题要点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根据考查侧重点的不同,分为概念模糊和概念偷换。概念模糊,是对于概念的具体内容没有界定清楚;概念混淆,是将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

概念模糊在实质上就是对于概念的真实意思进行扭曲,对于概念进行了并不符合本意的解释。比如,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如果将价值定义为凝结在产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实际上就对于价值的概念进行了模糊涵义和错误界定。因为产品不等于商品,如果产品不用于交换,那么只具有使用价值。

下面具体展开说下概念模糊的题型解读、应对策略、例题分析和答题公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概念模糊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1. 题型解读

在论证有效性分析的试题题干中,命题老师对于核心或重要概念的内涵、外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和正确的定义,将一个比较陌生或宽泛的概念进行模糊定义,导致考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的真实意思,甚至误认为此处概念并不存在任何的逻辑谬误。

2. 析错策略

若要正确地对概念模糊进行分析,关键在于探究概念的真实内涵和外延。如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实符合概念的真实涵义,那么此处就不存在逻辑谬误。但是如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概念的真实涵义不相符合,那么此处就存在概念模糊的逻辑谬误。

3. 考研试题片段

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2013年1月)

4. 例题分析

普同性不代表一定会被接受,还有可能因为性质相同而遭到排斥,文化的被接受与否取决于他国对文化的需求。特异性也不代表一定会被关注,如果一国文化虽然特异,但如果别的国家对它根本没有丝毫的需要和兴趣,那么它也不会引起这些国家的关注。所以,此处普同性和特异性的概念没有得到明确地阐述,存在概念模糊的逻辑谬误。

5. 答题公式

概念X的真实内涵是……,与材料中所表达的——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出入。因此,材料中此处并没有对于概念X进行明确地阐述或清晰地界定,存在概念模糊的逻辑谬误,所以由概念X并不能推理出论证的结论成立。

6. 答题

普同性的真实内涵是具有相似性,与材料中所表达的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出入。因此,材料中此处并没有对普同性进行正确地阐述,存在概念模糊的逻辑谬误,由文化具有普同性并不能推理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

温馨提示:
本文【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谬误冲刺点睛(1):概念模糊】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