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问答 > 导师介绍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汪若尘

发布时间: 2023-03-10 06:05:02


【个人资料】
姓名:汪若尘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7年12月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电话:13852903500
传真:051188782845
Email:wrc#ujs.edu.cn
【学习和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2001年7月,洛阳工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年6月,江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6年6月至今,在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9.10-2010.10挂任昆山市陆家镇副书记,2010.11在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从事专职科研。2012年10月起,江苏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副处长。
【主讲课程】
本科生:《车辆仿真技术》、《车辆控制理论基础》、《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
【研究方向】
车辆动态性能模拟与控制;智能车辆系统;新能源汽车
【主要论著】
已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要代表作:
1.汪若尘,陈龙,江浩斌.基于多项式判别理论时滞半主动悬架稳定性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17(24):2628-2631 EI收录
2.汪若尘,陈龙,江浩斌.时滞半主动悬架大系统递阶控制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18(11):1382-1385 EI收录
3.汪若尘,陈龙,江浩斌.时滞半主动悬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 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38(7):10-12 EI收录
4.汪若尘,陈龙,张孝良,等.阻尼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的建模与控制.[J] 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39(12):14-17 EI收录
5.汪若尘,陈龙,江浩斌,等.半主动悬架模糊动态建模与神经网络控制 [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30(1):23-26 EI收录
6.WANG RUOCHEN,CHENLONG,JIANGHAOBIN.Hierachical Control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with Time Delay based on the Large-scale system Theory.[J] The 3rd China-Japan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2006/09:30-34 ISTP收录
7.WANG RUOCHEN,CHENLONG,JIANGHAOBIN.An EPS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FNN Controller.[J] CJCM2007:2007/09 39-43 ISTP收录
8.汪若尘,陈龙,江浩斌,等.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的试验研究.[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31(4):49-51
9.陈龙,汪若尘,江浩斌.基于大系统理论半主动悬架系统.[J] 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44(8):97-101 EI收录
10.陈龙,汪若尘,江浩斌.含时滞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系统.[J] 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42(1):130-133 EI收录
11.陈龙,汪若尘,江浩斌,等.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21(8):580-31 EI收录
12.陈龙,汪若尘,江浩斌,等.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系统的时滞控制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16(24):2249-2251 EI收录
13.陈龙,聂佳梅,汪若尘,等.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动态性能智能控制.[J] 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45(6):128-132 EI收录
14.汪若尘,陈龙,江浩斌.Self-tuning Control on Integrated System of EPS and SAS based on Pole Placement.[J] Procedia Engineering 16 ( 2011 ) 271 – 277.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蓄能半主动悬架工作机理与智能控制研究;主持
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蓄能半主动悬架智能控制研究;主持
3)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混合动力汽车悬架振动能量回收机理与协调控制研究;主持
4)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智能集成控制的电子控制空气悬架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主持
5)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主持;
6)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主持;
7)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主持;
8)江苏大学拔尖人才工程项目:蓄能半主动悬架系统开发与应用;主持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车辆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理论及综合控制研究排名第三
9)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 城市公交电动客车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研发排名第四
1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车辆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协调控制排名第三
11)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车辆底盘系统一体化集成控制研究排名第三
【科研成果及奖励】
1)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车辆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八;
2)2008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车辆悬架及其电子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理论、技术与应用,排名第三;
3)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及可调阻尼减振器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三;
4)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六。
5)201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及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四。
【所获专利】
1.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试验装置 授权 发明专利
2.应用惯性蓄能器的车辆悬架 授权 发明专利
3.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试验研究测试方法 授权 发明专利
4.重型运输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扭矩确定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
5.杠杆式惯性质量蓄能悬架 受理 发明专利
6.贯通式惯性质量蓄能悬架 受理 发明专利
7.摆线钢球式惯性质量蓄能器 受理 发明专利
8.惯性质量蓄能式车辆悬架 受理 发明专利
9.液力惯容器装置 受理 发明专利
10.惯性质量蓄能式直升机反共隔振装置受理 发明专利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学分高考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温馨提示:
本文【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汪若尘】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