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研专硕 > 法律硕士

2024考研法硕: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发布时间: 2023-01-06 23:14:53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犯罪中止的时间性

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它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价段。但如果犯罪已经达到既遂形态,犯罪人不可能再中止犯罪。

(二)犯罪中止的自动性

1、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是指无论放弃犯罪还是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都是行为人自动选择的。

行为人自认为当时可以继续实施或者完成犯罪,而自动停止犯罪,或者在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有效地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便是客观上他不可能继续实施或完成犯罪,也可以成立中止。

2、行为人出于本人意志而停止犯罪

德国法学家弗兰克所说的区分中止与未遂的公式:能达目的而不欲时是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是未遂,这里的能与不能应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准。

行为人停止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客观影响和障碍,在存在客观障碍的情况下,有时行为人并没有认识到,而是出于其他原因停止犯罪的,应认定为犯罪中止;

有时行为人认识到了,但同时认为该客观障碍并不足以阻止其继续犯罪,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放弃犯罪的,也应认定为中止

(三)彻底性

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另外,对于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它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

(四)有效性。不管是哪一类中止,都必须是没有发生犯罪结果,如果犯罪行为已实行完毕,在从实行完毕到发生结果之间有一段时间距离时,若行为人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了危害结果发生,则成立犯罪中止。若抢救无效,则成立既遂。

犯罪中止并非没有发生任何结果,而是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可以将犯罪中止分为造成了一定危害结果的中止和未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中止。

温馨提示:
本文【2024考研法硕: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