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初,我国为什么会有很多学子到日本去留学
当中国刚从清王朝走出来的时候,国家很多人也在摸索未来中国的道路,最好的方法就是效仿西方,当时去的最多地方的主要是欧洲,美国和日本。选择日本多的原因:
日本相对离得比较近,在当时海路空路并不发达的中国人,这个很重要
日本文化跟中国文化比较相近,且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了富强的道路,比较适合中国学习。
而事实也是,中国在民国时期学习日本得到了更进一步发展,要不然可能还会出现长时间的帝国统治
辛丑条约20世纪初中国远赴日本留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日本和中国都是黄种人国家,文化相近。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这让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青年认为日本是中国学习的榜样,所以会有大批青年赴日留学。另外一个原因是日本不希望中国强大,所以在日本政府支持下,当时的日本也是反清势力的集中地区,很多对清政府不满的革命党人,以留学名义前往日本,在这里进行反清活动。
20世纪初,为什么中国人都纷纷到日本去留学?
这个可以从东亚的历史来说明,历史上,东亚一直是由中国主宰着,其余国家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一直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可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失去了对周边的局势的控制力,而日本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逐渐强大了起来,终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击败了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几乎使中国陷入了万劫不入的境地,而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使中国人对于君主制宪制和君主制的争论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为什么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是日本?
因为近,那时候没有飞机,都是坐船。欧美等国家都看不起中国人,去那些地方的都是劳工、苦力。就是卖猪仔。中国人根本进不了高等学府。日本在二战前和中国的关系还是非常友好的,学习西方文化较中国要大胆开放得多,相对于中国是处在领先地位的。说实在的,旧中国闭关锁国那么多年,二十世纪初随便出去那学习一下,回来都绝对是领先技术。
为什么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东渡日本的原因?
同样是封建帝制国家,日本为什么能快速转型并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再就是当时的革命者片面的认为,复制一整套的政府操作流程可以实现彻底的革命。这样的思潮导致很多人东渡日本求学。当时的出国,也要护照的。
二十世纪初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都有着什么样的求学目的?
鲁迅先到达了日本的横滨,不久又转到了东京,半个月后便进入了弘文学院学习,这时的鲁迅是兴奋的,也满怀着希望。
弘文学院是为中国学生办的一所留日预备学校,来这里的中国学生五花八门。多数是中国旧式文人,拖着长辫子来到这里,怀抱各种各样的志愿。有的是为了在改革的风潮中赶时髦,说不上什么抱负;有的确是想学点新的本领,好回去挽救垂危的王朝;也有的是借此来玩一玩,镀镀金,看看岛屿国家的风光。
这些留学生们生活得很舒适,在上野樱花开得烂漫的时候,他们时常成群结队在那里悠闲地赏玩。
他们本来拖着长辫子,现在因为留学生须戴制帽,便把大辫子盘在头上,直顶得帽子高高耸起。也有散开辫子,盘得平平的,摘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
鲁迅看到这种模样,从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反感。
但并不都是这样,也有一些留学生和非留学中国人胸怀大志。有从事反清运动的革命者:如孙中山、章太炎、邹容、梁启超等。他们的文字和宣传感染着鲁迅。
二十世纪中国出现留日热的原因
二十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了一股留日热潮。这股热潮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拯救民族危机是根本原因;此外,清政府鼓励赴日留学的政策、日本朝野的欢迎态度等也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留日热的理由还因为中日“同文同种”的文化关系,比留西洋合算的经济关系,梁启超在《论译书》上举了五点日文易学的理由:1.发音数少。2.发音尽是中国固有的发音,因此容易。3.文法疏阔。4.名物事物与中国相同。5.汉文(字)占十之六七。
为什么我国上世纪早期的学者都留学日本
因为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国内情况和中国很相似,而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因此不少人认为学习日本的模式可以振兴中国,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爱国人士都留日
和日本侵略中国没多大关系,你总不能说因为中国人都去留学日本,所以日本侵略中国吧?这两桩事八杆子打不着
晚清时期的留学生大批流向了日本,这是什么原因呢?
清政府第一次派了13名学生到日本留学,在这之后的几年中,这个数字成倍增长。到了1905-1906年,形成了中国留日学习的第一个小高潮。
1906年,中国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多达8000多人,而1900-1911年,清政府派到欧洲国家留学的人数加起来也才1000多人。留日学生是留欧学生的8倍不止!
短短十年间,中国为什么出现了如此规模庞大的赴日本留学的浪潮?
01 “天朝上国”的迷梦彻底打碎
清朝大半时间都延续着前朝对日本的认知,把日本当成自己的朝贡国,而日本也的确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把自己当成是中国的学生。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强国的道路上一路凯歌,早已不是中国熟悉的学生了!可是清朝却并不了解。朝中官员有把明治维新当成是废其前主、奸臣篡权的改朝换代,或是等同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不懂日本是在“脱亚入欧”。
时间一晃到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这才引起了清政府的一阵警觉。清政府派出一批又一批官员,在观光浏览的名义下,考察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把日本科技惊人的发展速度写成考察报告递给朝廷。即使这些官员内心受到冲击,但却不屑日本的改革,认为日本“彼昏不悟,使……通国不便,人人思乱。”天朝官员依旧沉浸在老师辈的自豪感中。
转眼20年,中日甲午战争,老师辈的中国惨败。此间的中国人更是迷惑泱泱天朝,为何被弹丸之地的日本完虐?这一仗最终让大清从梦中惊醒,重新认识日本的明治维新。张之洞对日本“暴富”的原因讲得特别明白“
伊腾、山县率其徒百余人,分诣德、法诸国,学成而归,政事一变,雄视东方。”一句话解释:中国要富强就得派学生留洋。
清政府正式派13名学生赴日留学。可是清政府为什么会把日本定为留学最优地点呢?
02 日本留学的各种便利处
清朝从老师辈变成学生辈,努力向日本看齐确实是要有点勇气。日本人把清朝派大量学生赴日留学解释成“
直接从本家所得者,当远较经重译得来之学问靠得住。”可清政府却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赴日留学可以节省经费开支。1905年外务部规定,
官派留西洋学生每人每年给经费1200(美)金为率。可是学部规定官派留日学生每人只需要补助400、450、500日元不等。如此,一个留欧美学生的补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去留日。赴日留学不仅省下经费来,更可以多派出学生出国。
中日两国文化相似,留学生比较容易适应。
如果去欧美留学,首先必须要熟悉其语文字,但“西文难学”。日本文字除了假名以外,其中夹杂着许多汉字,没有学过日语的人也能较快掌握。还有一层原因是,当时读书人认为日本把欧美文化的精华都拿来,因此赴日留学更加简便。梁启超说“泰西诸学之书,精者日人已略译矣”就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03 日本政府积极接受
看到清政府有留学的需求,日本政府中的官员也积极谋求合作。日本外务省官员小村寿次郎认为日本当前急务是“建立长远且巩固的日中结合关系”因此极力怂恿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1
张之洞和日本达成派遣100名学生赴日留学的大计划,因戊戌政变而中断。日本政府亲自出面活动,成功让清朝中央政府答应继续执行张之洞的派遣计划。
此后清朝政府为了提高留日学生的质量,派驻日公使杨枢和日本政府商量,看能不能在高等专门以上的学校增收中国学生,提出在高等师范、工业、商业学校增收25、50、25人。
日本国会一讨论,不仅同意扩大招生,而且还把名额再翻倍变成50、100、50人。
当然,日本的积极反应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5月14日驻华公使矢野文雄直接告诉日本外务大臣,接收中国留学生有改善中日关系、有助于索要福建的筑路权、有助于向大陆扩张势力三大好处。
清朝政府重新正视自己,留学日本的种种便利以及日本出于政治经济目的的积极接受政策,共同促成了1900年代规模庞大的赴日本留学的浪潮。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开始赴日本留学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
因为留学生就业利好政策的陆续发布,留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短期等待期由90天改为180天,留学生留在日本工作更加方便。留学专家建议,在日本求职的留学生可以选择中日合作项目较多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和日语沟通能力的员工来帮助他们完成项目工作。相对于说着一口流利中文却不懂中国文化的日本人,企业更愿意招聘中国留日学生。所以在留学专业上,选择未来就业需求高的专业,可以增加进入亚洲企业的机会。日本留学的学生可以选择建筑工程、平面设计、酒店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传媒新闻、IT等专业。毕业后可以迅速投身于2020年日本奥运会造成的场馆、展览策划、媒体公关等行业空白。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和加快,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日本政府正在积极吸引外国高级人才留在日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种配套的留学生就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期,使我们的学习和就业顺利进行,实现我们人生的新篇章。2.日本有很多工作机会。近年来,中国学生留学的热门国家中,日本也是备受关注的留学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留学生国家之一,在日中国留学生超过10万人,占所有外国留学生的70%。为了吸引这个最具潜力的留学生输出国,日本近年来不断推出有利于中国留学生的政策。留学生如果想学成后留在日本就业,现在机会很大。因为日本家庭普遍存在“少子化”倾向,年轻夫妇不愿意生孩子,导致社会年轻劳动力严重不足,非常需要中国留学生这样的生力军进入,所以就业相对容易。当然,80%的留学生还是会选择回国就业,因为他们有日语的优势,在中日合资或日资企业工作相对容易。大部分同学回国后会从事与日语相关的行业。3.相比欧美,日本文化有文化优势。日本文化源于中国,又从中国传入,所以在文化的基础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中国留学生融入日本社会没有太大障碍,比融入欧美文化体系要容易得多。此外,日本汉字和中国汉字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最有优势,也最容易学,学得好。日本和中国的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区别。比如大家吃米饭,用筷子。尤其是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不适。4.更多日企向留学生抛出橄榄枝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企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更多的日企也向留学生抛出橄榄枝。其中,日本企业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这些外国企业的行动中获得先机。即使在中日关系并不是特别稳定的背景下,根据日本职业介绍所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在日本企业想要聘用的外国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依然牢牢占据第一位。关于雇佣留学生的目的,超过70%的受访企业表示“为了确保优秀人才”。至于招收留学生的资格,第一位是“日语能力”,第二位是“不同文化的对应能力”。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相似性,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方面比其他外国学生更有优势。虽然目前中日关系紧张,但并未影响日本企业对中国的关注和对华投资。超过60%的日本企业表示不会改变在华业务,中国仍是日本企业最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和市场之一。以前日本企业雇佣中国留学生后,大多会派中国留学生到本国工作,日本总公司的员工以日本人为主。然而,近年来,这种分配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日企安排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到总公司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善企业氛围,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