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留学 美国留学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派出20名幼童去美国学习的人有谁?

发布时间: 2023-01-12 08:06:16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派出20名幼童去美国学习的人有谁?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派出去美国学习的人有120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一、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参加了马尾海战。后主持修建了包括京张铁路在内的多条铁路。

二、梁敦彦(1857-1924),广东顺德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幼童被清政府派住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1907年起,任清外务部右侍郎、会办大臣兼尚书等职。1914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总长。欧美同学会创始人之一。19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时首任会长。

三、蔡绍基(1859—1933),珠海拱北北岭人。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回国后先为上海大北电报公司翻译,后任清政府驻朝鲜外交代表、袁世凯的幕僚、天津外事局局长、北洋大学校长、天津海关监督和天津海关道台。

四、蔡廷干(1861-1935),字耀堂。广东省香山县上恭都上栅村人,1873年被选派为第二批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学。1885中参加了中法之战,1888年以“守备衔尽先补用“调往北洋水师服役。1892年调任“福龙”号鱼雷艇管带(武职正四品)并赏绘花翎顶戴。

五、唐国安(1858年10月27~1913年8月22日),广东省香山县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14岁时成为第二批留美幼童。

六、容揆,广东省新会县菏塘良村人,生于1861年3月2日。他是容闳的族弟。在容闳的鼓励下1873年来美留学。

七、梁如浩(1863—1941),广东香山人,1874年第三批留美幼童。1881年回国,任天津兵工厂绘图员。1894年甲午战事起,随袁世凯回国。1911年10月袁世凯组阁,任邮传部副大臣。1912年曾短期任外交总长,因拒绝签署外蒙条约去职。1922-1923年任接收威海卫委员会委员长,被骂为“汉奸”,旋即辞职。

八、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人,1874年第三批留美幼童,后任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扩展资料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学生均被送入电局学传电报,第二、三批学生由中国当时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23名外,其余50名分赴天津水师、机器、电报、鱼雷局等处当差。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留美幼童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学成归来的有哪几位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学成归来的有:沈寿昌、邓世昌、詹天佑、魏翰等。

魏瀚(1851—1929),字季渚,福建福州东郊人,中国近代著名造舰专家。曾参与建造了十二艘舰船。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前学堂第一期,学习船舶建造,在学堂中,魏瀚刻苦用功,成绩名列前茅。

1871年毕业后分配在船政船厂工作,1875年船政总监日意格回法国采购机器设备,魏瀚等三人随同出国学习,由于学习出色,被李凤苞评价为“果敢精进”。1879年学成归国后任船政工程处总司造船(总工程师)。

造船先驱:

1880年12月奉命赴德国监造“定远”舰,1882年回国后参与建造了“开济”号,后又主持中国第一艘钢甲舰“龙威”(即“平远”)的建造,为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世纪90年代起,福建船政由于经费枯竭,日益走向衰败,魏瀚于1898年调离船政,魏翰在船政期间共主持和参与建造了“开济”、“横海”、“镜清”、“寰泰”、“广甲”、“广乙”、“广丙”、“广庚”、“龙威”、“福靖”、“通济”、“福安”等十二舰。

有哪些家喻户晓的名人,是曾经在晚清赴美留美的幼童?

在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见到了清朝和西方的差距,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间,便开始了一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洋务运动”。

在整个“洋务运动”中,为了学习到西方的先进技术,1872年 ~1875年,洋务派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前往了美国学习。在这些年间,先后派遣出国的留学生有4批,数量加起来有120名,这些孩子的年龄并不大,平均下来也就12岁的样子。这些孩子,都是相当优秀的,其中,有很多人的名字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像我们所熟悉是詹天佑、唐绍仪、蔡绍基、吴仰曾等,都是当初去美国留学的人。

詹天佑在1878年进入了耶鲁大学,修习了土木工程,在我们国家铁路建设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铁路总工程师,在1905年~1909年间,便带领着国人修建了一条震惊中外的“京张铁路”。

唐绍仪是第三批次去美国留学的孩子,后来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唐绍仪在民国初期成为了内阁总理。他是个优秀的外交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我们国家的主权和民主共和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仰曾是第一批去美国留学的,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学习过矿冶,虽说在学业完成之前就被召回国了,但是,在回国之后,吴仰曾依旧在矿冶上有所成就。1900年,在八国联军侵华 的时候,吴仰曾一直拼命保护我们国家的矿场。除此之外,吴仰曾还在照相技艺和器材上有所成就,还翻译了《照相新编》。

蔡绍基是第一批留美的儿童,在回国之后,参与了北洋大学的创立,后来还成为了北洋大学的校长。1900年,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北洋大学 被占领,蔡绍基一直和对方交涉,争取复校,后来被拒绝后蔡绍基在西沽武库重新建校。

当时赴美留学的儿童,很多都进入了世界的顶尖大学深造,在回国后,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楚的,通过上面几个人物便可知道一二。

有那些名人到过外国留学

一、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二、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三、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

四、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

五、宋美龄(1898年3月4日 —2003年10月24日;另有报道说是1897年出生),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1910年(也有说是1907年),宋美龄跟随赴美留学的二姐宋庆龄到了美国,后就读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志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剑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美龄

清朝首批留美幼童有哪些著名人物?

作者:李蕾,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前后4次共120人。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远赴重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回国后,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海军、邮电、矿冶和铁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人才,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深远。

容闳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人,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最有名的奠基人,他被称为“留学生之父”。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容闳就基本形成了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设想,他曾经说,“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854年冬,容闳与曾国藩等联名上奏派遣赴美留学生计划,获得批准,并为之努力奋斗。近代教育家舒新城先生所说:“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中国无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可以说,容闳不仅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现代科技的留学浪潮,而且也努力鼓励青年学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詹天佑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开始留学生涯。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留美幼童

后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事实证明,庚款留学生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人都成为了现代中国各个科学学科的奠基人。如胡明复、姜立夫、江泽涵之于数学,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之于物理学,杨石先、侯德榜、庄长恭、孙承愕之于化学,秉志、胡先辅、钱崇澍之于生物学,茅以升、梁思成之于建筑学,竺可桢之于气象学等等。他们为近代中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善中:《近代中国首批留美幼童的成就及其意义》

2.茆诗珍徐飞:《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初析》

3.冯继:《谈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编辑: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温馨提示:
本文【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派出20名幼童去美国学习的人有谁?】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