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人生珍贵的青春岁月中,需要不断丰盈精神,笃定前行,不负韶华。在中南大学,有这样一位男神学霸,三年专业课成绩第一,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各大竞赛奖项、国家及社会奖学金等等,还保研至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他是王跃然,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数1601班学生。
2016年,王跃然被中南大学土木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录取,这个专业并非他的"第一"志愿因为想要学习数学,于是他开始积极了解转专业的事项,追寻热爱。转专业后,王跃然要学习大一没有学到的课程,还要兼顾大二的知识,并尽可能多地参与竞赛,这样紧密的安排难免压力过大。和他同样转到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的同学还有室友们都成为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他们在学习上互相督促,为平淡生活添彩。
尽管面临着更多压力,但王跃然还是加倍努力去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学习上,他课前预习,周末回顾,时间允许的话还会自主拓展学习。考试周也会提前规划好复习内容,保证考前可以复习几遍。
对于让人头疼的"数学",王跃然给出了"多阅读,不要只局限于一本教材"的建议。他认为理解概念是很重要的,多方面去学习、比较可能会有更多思考。并且,无论看书做题,都要多想想"为什么"。此外,也要积极和老师同学探讨问题,拓宽思路,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大一时的经验不足,基础薄弱,所以王跃然打算将基础打牢再去参赛。大二时,他开始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竞赛,甚至非专业领域亦有涉足。他将竞赛分为两类,团队合作型比赛和个人型比赛。在他看来,团队合作的比赛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凝聚力,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个人的比赛是靠自己的硬实力,不仅要保证自己要有较好的基础,也要做好比赛前的各种准备。和很多初次参与学科竞赛的同学一样,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他不断摸爬滚打,历经坎坷。
在数模比赛期间,首先难以克服的问题就是模型选用的问题,这个关系到整个建模的主题。因为建模的领域是很庞大的,短期来说不可能每一种方法都精通,所以在选择模型上王跃然和他的队友们一直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经过激烈的讨论和长期的研究最终才敲定。其次是解决编程,这个属于实现模型的范畴,最后撰写和排版关系到的是整个体系的呈现。
在困难面前,王跃然和同伴不断沟通,他们互相指出问题,并不断尝试解决;一起讨论方案是否可行,好不好实现。"从校赛到国赛整个过程,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和队友一起进步的快乐。整个比赛期间,三个人不断磨合,同甘共苦,是件挺开心的事。他们会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哪些知识我掌握的不够牢,这些都能帮助我更好地完善自己。"被问到在一次数模竞赛中收获了什么,嘴角微扬的王跃然侃侃而谈。
"参加竞赛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检验,它能让我们看清很多东西,比方说能看到自身的短板不足以及优势长处,又或许会让我们懂得如何看待结果和过程,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完善自身的道路上,王跃然的步履从未停歇。
在学习之余,王跃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一学年,王跃然加入了中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敬老爱幼部的爱弥尔队,前往长沙爱弥尔中心看望孩子们。在橘子洲地铁站当志愿者时,王跃然的工作是站在进站口的闸机处,为问路或者在通过闸机进站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在志愿活动中,他感觉到自己真的帮助他人,这种喜悦也成为了一种向上的能量。而且在志愿活动中,王跃然也逐渐学会怎么和别人相处、打交道,体会到了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辛苦。"生命因坚强而更加美丽。"这是他最大的感悟。
如今,王跃然将进入人生下一个重要阶段,相信他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关注"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南大学学生工作处官微、中南微漫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