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想教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在学习政治理论课时,有些学生也能思考并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活着,为谁活着,怎么活着等,但由于升学压力,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政治教育,班会、团队活动大部分时间也围绕高考指挥棒,缺乏对学生系统的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使有些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比较重视,但校与校之间、领导之间、老师及同学之间重视的程度也不平衡,在高考对政治思想无法准确量化的情况下,思想教育就没有完全达到应有的效果。但到了大学,完全进入了一个“准社会”状态,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了,于是思想更加开放,许多关于人生、家庭、社会、经济的问题学生不得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除了通过上政治理论课、法律课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很多问题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外阅读,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辩论、相互走访等多种活动主动探索人生的诸多问题。因此,在整个大学期间,尤其是新生教育中,学生工作者应充分利用高中到大学这一“空档”,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学生阅读马、列、毛、邓著作及探讨人生、社会等问题的书报,通过入学教育、辨论会、主题班会、演讲会、讨论等形式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誉观、恋爱观、道德观、纪律观、友谊观、集体观、劳动观、消费观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振奋精神,理顺思路,走健康成长之捷径。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寻求人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对学生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 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单纯以分数为标准,把部分学生从多数学生中选拔出来送进高等学校为目的的一种选拔式教育,它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面向少数学生,教育内容只重智育,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国家教委十分重视在中小学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但由于多年高考形成的强大“惯性”,加之社会舆论的不全面的导向,用人上还未形成一套较完整配套的机制,高考制度的改革正进行试点,普通中学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尚需经过一定的时间。但学生升入大学后,教育教学的目的就不是单纯追求高分,而是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一专多能,学以致用,全面发展,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觉得虽轻松了许多,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发展自我的长短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双休日为学生培养各种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学生工作者、教师要多方面启发引导,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特长。可以说,在目前情况下,大学阶段才能真正实施迟到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我们则要责无旁贷地肩负历史责任,主动积极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要抓住短短三年或四年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展自我,积极参与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自觉接受锻炼,不断完善自我,发展特长,为今后参与市场竞争作好思想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3 管理方式由“警察”式变为“放羊”式
在提高升学率的口号下,高中阶段,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学校长、教师、家长关心的焦点,围绕成绩的提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非常精细,对每个学生的管理也非常周到、细致。从早到晚,学习、生活、纪律等等一切皆纳入班主任管理之列,事无巨细,班主任成了学生的“警察”。但升入大学后,学校注重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班辅导不再象中学那样管得太细、太多,因而显得放得太快,管得太少,有大部分学生很不习惯,不适应这种管理和要求,于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各种活动缺乏应有的严格要求,个别学生为“自由”,思想上放松,情绪上不能自控,放任自流,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开始抬头,有的迅速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学习态度不端正,一期下来几科补考,个别违法违纪到了退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