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定要记住26个区域地理核心考点
一、区域差异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差异,应从分析区域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注重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的差异
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会经历不同的内力和外力的形式和组合,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性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地区气候、植被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导致土壤类型、厚度、肥力和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的差异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了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条件。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因素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因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详情如下: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降低,表现为:
(1)主导因素的利益被放大。
比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进步,机械化水平提高,耕地优势发挥得更好。
(2)劣势因素的制约减弱。
随着灌溉技术和温室的发展,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随着交通条件和生产力的提高,资源匮乏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了促进。
3.区域发展方式综合分析
三、荒漠化的成因
一、荒漠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同纬度降水最少、干旱最严重的地区。干旱是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造成的。如下图所示:
(2)物质条件——地面松散,为砂质沉积物
(3)——动态条件下的大风天数多且集中
靠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季的旱季,为沙尘暴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
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和温度变异性大;多雨年份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沙漠化过程,少雨年份则加速沙漠化过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
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鉴于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建立保护体系
3.调整农林牧用地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从多方面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五、水土流失
1.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的潜在因素。
2.土壤侵蚀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重点分析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壤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烧柴。
(2)不合理开发利用
(4)生物技术措施:主要采用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方法。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和种植中应用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肥力、品种改良、塬地改良、间作轮作、套种和提高复种指数等。
六、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七、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它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碳和氧的平衡
热带雨林最突出的全球环境效应是“地球之肺”的作用。应当指出,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的增加与热带雨林的破坏有关。
(2)可以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的宝库
雨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上,雨林成为地球上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八、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九、湿地的功能及保护
1湿地的主要功能
2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就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填充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和功能,但这个自然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所以从地球历史上百万年的时间尺度来看,所有湖泊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现象。
(2)人为原因:现代人类活动的介入,大大加快了湖泊沼泽灭绝的进程,几代人甚至一代人就实现了湖泊沼泽灭绝。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