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晓,许多家庭和学生又面临选择的问题。每次选择都好像一个十字路口,让每个人都犹豫的抉择。作为参加过高考,填报过志愿,又工作了几年的的过来人偶尔会有父母的同事或者家里的亲戚咨询高考志愿的问题。在这里把自己求学择业的一些感悟结合前几天看到的北京大学徐远教授的文章和大家分享如下:
写在前边:高考填报志愿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与选择。家长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与指导,而不应将个人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周围有个同事的妹妹父母帮其选择的专业并非她所喜欢,导致大学期间学业压力较大,也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所以,如果孩子自己有明确的兴趣,不妨鼓励他(她)勇敢去追。如果孩子尚未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父母或者老师作为过来人,不妨给些在城市、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的建议,供孩子参考。
这个基本方向是徐远老师在文章中的建议,个人也特别认可。
城市决定眼界和气质。城市的每一个街角都蕴含着知识。这些资源不仅体现在大学实习机会,就业校园招聘;还会体现在看不到的地方,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人文环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是你遗忘学校里教的一切知识以后,还能留下的东西。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如果985,211达不到相应的分数线,可以考虑省属重点高校,或者在当地具有良好声誉的院校。比如山东省内师范院校中,不仅有山东师范大学,同时曲阜师范大学和鲁东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都有不错的影响力。同样的道理还有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审计大学,虽然不是985,211院校。但是在江苏省内财经系统中确有很高的建树。
不管文科,理科还是工科,大学最重要的是利用宝贵的时间,多读几本书,多和优秀的老师同学交流,从而积累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不值得思考的人生,不值得度过。当下国家注重科技的创新,产业的升级。如果不能在大学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造力,个体本身就很难有核心价值。
当然也会有人认为专业更重要,但往往学生在高三尚未明确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可能会按照专业热度选择,比如几年前建筑土木是热门,当下计算机安全是热门,但是社会的发展不会如每个人所料,也许过几年会是其他专业。而且,本科专业不一定决定直接的就业。
最后,高考的经历是一般宝贵的财富,好好总结,大胆开启新的人生征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