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开放大学顺应新形势、适应新阶段、开启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围绕一流开放大学建设目标,学校提出了4方面12个重点项目,全力服务于上海“三高”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开放教育注入了新的气息,探索了新的路径。
文/《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 李桂云 新媒体撰稿人 盛雪云
作为国内一线城市,“魔都”上海向来是时尚和前沿的代名词,其人才需求量之大和人才要求之高也位居国内城市前列。在与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贾炜的对话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这所扎根一线城市的新型高校,始终以前沿的理念、开创性的实践探索,引领国内开放教育的发展浪潮。对话中,他反复强调开放大学对于城市发展的服务和促进作用,并用具体行动践行这一理念。
在线学习:您从上海市教委调任上海开放大学,进行工作调研后,感觉现实中的开放大学与您以往印象中的是否有差别?
贾炜:工作一段时间下来,感觉和以往所认识、了解的还是有所不同。
首先,开放教育跟城市的发展需求结合得更紧密。开放大学最大的特点是其本身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虽然出发点是解决成人继续教育问题,但现实中,开放大学的办学不仅仅提升了学习者的学历,更提升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终身学习力、全面发展力,也为他们增加了职业竞争优势、社会上升可能和幸福生活能力,帮助广大学习者通过自身努力,走向更美好的人生,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其次,开放大学的体系架构具有独特性。从大学的角度看,开放大学有平台、体系,还有网络,是“大学+体系+平台”的办学架构。这个架构不仅是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覆盖了老百姓的生活圈,所以学校提出,服务市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网络应触达老百姓的家门口,要从大学、体系、平台、网络层面,思考开放教育生态的构建。
再次,办学使命不同。上海开放大学的初心使命是“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圆老百姓和“打工人”的一个大学梦是学校初心所在,也是新型大学使命所在,这是开放大学自创建起就深刻融入办学生命中的基因。当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知识平台,提供一个面向全体市民的知识平台。
最后,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是“适需”的培养。开放教育的“指挥棒”是学习者的终身发展需求,所谓“适需”,我认为就是根据学习者技能提升和职业规划的需要,提供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开放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要落实到提升学习者职业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上,最终目标是对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这应作为开放大学最鲜明的特征。
在线学习:您在上海市教委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理念,哪些能够运用到开放大学的建设中?二者有何相通之处?
贾炜:来开大之前,除了在上海市教委的工作经历外,我还曾在区、街道工作过。这些宝贵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可以很好地帮助我站在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对开放大学的教育需求、人才培养需求等角度,来思考新时代开放大学如何高质量发展,谋划“五个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路径。
开大的意义和作用在于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在服务一流城市中成就一流开放大学,特别是在服务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提升过程中,更要主动作为,在原有工作基础和平台上,更加充分地发挥开大独特的办学优势。因为与普通全日制高校相比,开大更强调教育的社会服务性、更加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在专业、学科建设上也更加注重跨学科、跨专业特色建设。当然,这也对开放大学办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是对群体需求的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学习者需求,精准开发课程、统筹专业;另一方面,对于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求学校必须要借助各种平台、优势和师资统整资源,满足各类群体不同的学习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市教委、区和街道的工作经历,对我在开大工作将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我将会在历任校长的工作基础上,在校党委领导下,继续努力推进开大整体转型发展,让开大办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行业、贴近市场、贴近市民,朝着建设具有上海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开放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在线学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次大考,您如何看待开放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信息化?
贾炜:近年来,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又起到了进一步的催化作用。但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就是标准化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平衡。从信息化角度来看,越是容易标准化的事物,信息化发展速度越快。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原因在于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同时教育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教学要求、质量标准等,因此教育领域对信息化和工具开发的要求是很高的。
从开放教育领域信息化和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比较来看,二者有一定差异性。我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重点要解决的是开放性和优质资源共享,而开放教育信息化重点要解决的是用户体验问题,用户体验做得越好,开放教育信息化发展就越快。
在线学习:近日,华东地区开放大学联盟理事会2021年会议召开,11所开放大学进行了分享。通过参会,您对开大整体发展有何认识?对联盟发展又有怎样的期待?
贾炜:这次会议给我的感受还是很深的。
第一,定位很重要。我们联盟的定位首先是在国家开放教育体系下搭建好区域平台,做国家开放大学工作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从联盟成员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到,开放大学的教育和城市的发展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因为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府和社会的需求不同,所走的路也有差异。因此,从不同学校的发展水平和所处阶段来看,客观上很难用一把尺子衡量办学成效。
那用什么来衡量?就是看开放大学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发挥的价值。会上,很多校长都讲到,只有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开放大学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才能得到各方更多的支持。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各个开放大学的定位必然不同。我认为,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应该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才是良好的发展生态,才能激发开放教育的活力。
第二,短板需补齐。对标国家对办好开放教育、办好开放大学的目标要求,开放大学还有一些短板需进一步补齐。就联盟自身而言,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补学术科研不足的短板。相比于普通全日制高校,开放大学给很多人的感受是科研力量不足,校园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开放大学的学术科研该怎么做?谁来做?今年,我们联盟就尝试以青年人为主举办学术论坛,只要把青年人的学术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我想开放大学的科研水平在未来一定会得到较为快速的提升。现在上海开放大学领导班子鼓励所有新入职的教师年底前都要开一次讲座。
第三,资源可共享。开放大学之间没有竞争性,相反,因为天然的相似性,很多优质资源是可以互通有无、相辅相成的。这次联盟会议前,特别安排了“名家讲坛”活动,联盟内的学校相互推荐名师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我认为,联盟在名师资源、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及平台搭建等方面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平台建得好,教师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就会增多,个人价值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在线学习:围绕一流开放大学建设目标,上海开放大学以12个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这样安排出于怎样的考虑?如何实施?
贾炜:“十四五”是上海开放大学顺应新形势、适应新阶段、开启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我认为,开放教育的立足点就是要服务于整个城市的建设。“十四五”时期,上海的城市建设主要围绕三个关键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这三个“高”也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瞄准一流开放大学建设目标,我们围绕育人方向、功能优化、结构转型、模式创新、价值牵引等方面提出了12个重点项目,从四方面加以整体实施、推进事业发展。
第一,打造高品质民生品牌。一是大民生主题校区建设,聚焦大民生领域,做大做强民生类专业,在托育、家政、养老等领域探索“三教融通”试验场。二是上海家长学校建设,建立“总校—分校—指导站”三级网络,分层分类提供家庭教育服务,打造“在线课堂”“服务热线”“家庭教育活动周”等品牌,构建家、校、社联动发展的大格局。三是“银发e学堂”,打造示范性长者智慧学习体验中心作为教学主场馆,覆盖智慧出行、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数字演播等应用场景。
第二,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一是面向成人继续教育的“数字马院”建设,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形成一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示范课,推出系列优质思政学习资源,打造基于成人继续教育需求的在线思政教学平台和优质思政资源汇聚平台,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辐射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和市民学习。
二是以“双元制”模式为主体的职工继续教育体系建设,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职工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发挥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和系统办学的优势,以能力和学历双提升为导向,探索建立由双元招生、双元培养、双元管理、双元师资、双元评价共同构成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工匠与高技能人才队伍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建设,构建各级各类工匠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力促学校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阵地、特聘兼职教师孵化基地,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市工匠与高技能人才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及长三角乃至全国工匠与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
四是基于“宽进严出”的开放教育质量体系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习支持等多个方面,例如建立专业评价标准和全流程专业建设机制、完善课程开发机制、建设一批市级优秀课程、深化课程一体化改革、探索开放教育学习成果评价新模式等。
五是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构建教师分类发展路径,制订开放教育教师能力标准,构建开放大学教师能力培养体系,搭建开放教育教师合作培养平台。
第三,凸显高效能治理要求。一是数字化转型下的学习平台的打造,建设“随申学”App,以“申学码”为入口,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等多通道服务市民,打通学习、助学、查档、积分等全流程,实现跨平台、跨年龄和跨学历的服务功能,适应更多群体的学习需求。加强“申学码”推广和运营服务,全面开展学分银行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试点建设,不断吸引市民使用学分银行账户,增强“申学码”的应用黏度。
二是开放大学体系规范化建设,优化专业布局与招生体系建设,在总校、区级分校、行业分校之间逐步构建起相互支撑、功能错位的招生专业新格局,构建覆盖总校、分校智慧办学体系,加强系统师资队伍培训,形成全系统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三是服务学习者的智慧校园建设,聚焦用户(学生、教师、管理者等)体验,推动开放教育中学习、教学、管理、服务等场景化,打造泛在化智慧学习平台,推动分校智慧教室建设及智慧教学应用,强化教学教务和校务智慧管理,推动智慧校园的教学、管理、服务能级升级。
第四,开拓国际化发展空间。拓展海外汉语学习中心建设,建立特色课程开发与推广体系,优化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拓上海开放大学与国外知名高校、顶尖职业院校之间的开放教育本科/专科学历层次的合作办学,开拓国际证书的认证和相关课程非学历培训项目。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1年12月刊(总第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