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青1史 松2
(1.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2.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就业率更低,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因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手段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方面,对新疆八所主要高校1598份有效样本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家庭的社会资本水平、父母的就业、婚姻观念等家庭环境因素;三本的社会认知、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低成绩标准要求的现状、求职面临的民族偏见、对就业政策的了解以及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等社会环境要素,都对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 就业行为 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新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汉语言能力、基础教育薄弱等原因,导致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因其性别特征和少数民族传统家庭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选择上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20%左右,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更低,而且还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根据对新疆某些高校就业处老师的访谈,2014年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3-5月期间的初次就业率低于15%。
影响少数民族女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很多,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方面,调查发现来自南疆农村的女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比较封闭的、宗教文化习俗盛行的民族聚居区,生活习惯上受到宗教禁忌影响明显,这就导致了其就业的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想要走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教育、文化、医疗落后的农村、牧区,在中等或大城市找份工作;另一方面因为饮食、语言、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尤其是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就业选择面狭窄,很难融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市场化程度较高、对人才需求量大、吸纳大学生最具潜力的东部地区。
此外,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与内地学生相比受父母的影响更大。很多地方尤其是南疆地区,家长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有较重的乡土观念。虽然现在一部分家长已经开始在就业观念上有所变化,但对男生和女生的态度还是不同,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男生的父母会对就业选择更加开明,甚至同意孩子去外地工作,但对女孩还是非常保守,不愿意让女孩离家太远。
在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方面,已有研究显示,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低于男大学生;二是指女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低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呈现边缘的趋势,就业领域的范围和机会大大减少,并且就业的福利待遇等条件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李锦、彭建章《女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一文对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我国传统性别歧视观念的延续、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女大学生自然附着成本的存在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生理的特点,使得女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时会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居来提、苏来曼《基于市场、政府共同作用导向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模式探讨》;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等文都指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时有民族歧视的现象发生。
为了明确、清晰地反映当前家庭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对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行为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对新疆八所高校2014级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
本研究的正式问卷采用实体填写的方式进行,正式问卷调查时间为四个月,问卷在2014年3月开始发放,6月底全部收回。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问卷采用判断抽样和便利性抽样方法,对新疆主要的八所高校,包括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疆喀什师范、新疆伊犁师范的少数民族女大学毕业生进行实地调研。共计发放问卷2500份,收回问卷2018份,有效问卷1598份。全部样本调查的对象涉及11个不同民族,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土家族、白族和满族,由于乌孜别克族(4人)、土家族(4人)、白族(3人)和满族(2人)人数太少,合并为其他项。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访谈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设计关于家庭因素影响就业行为的问题包括:①你认为好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在你的就业上是否具有一定优势?②父母对你的工作所在地有要求吗?③你和你的家人是否存在“一毕业就尽快结婚”的想法?关于社会因素影响就业行为的问题包括:①你是否认为一本、二本专业比三本更好就业?②你在找工作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民族偏见?③你认为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方式?④你是否了解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⑤你是否了解新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问卷填答采用封闭的单选题的方式,1表示是,0表示否。
3.1 家庭环境因素对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影响
社会资本状况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从小受到宗教、民俗、传统价值观的教育,家长的意见和社会关系的压力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有直接的影响。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水平、父母对工作所在地的要求以及家人要求毕业就结婚的压力对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好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对就业是否有帮助
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
父母对工作所在地的要求
家人要求一毕业就结婚的要求
从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有69.2%的人认为好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对就业有促进作用,30.8%的人认为没有。父母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家庭社会关系的广泛程度都属于社会资本,在当前人才交流市场化还不完善、社会保障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资本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的毕业生在等待就业时间、经济和社会关系支持上都能获得更大帮助,这也造成了就业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二、从父母对就业地域的要求上看,45.6%要求必须在父母所在地工作、44.8%要求必须在新疆境内工作,二者共计占比90.4%,只有9.6%的家长同意让毕业生离开新疆工作。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家长封闭、保守、传统的就业思想对她们的就业选择带来非常大限制。三、从家长是否要求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一毕业就结婚的题项上可以看出,33.5%的学生家长有这样的要求,66.5%的学生家长没有这样的要求,伴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少数民族家庭对女孩子的传统保守的教育和要求有了明显变化,更加尊重女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还是有不少一部分的家庭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个人的选择和发展进行限制。
3.2 社会环境因素对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影响
影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五个方面来分析社会环境要素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影响,结果如下:
一本、二本比三本是否更好就业
是否赞成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成绩低标准要求
求职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民族偏见
对国家和新疆就业政策的了解
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研究结论和如下:
(1)在大学进行录取时,三本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明显低于一本和二本专业,但是在大学四年的教育教学中,三本学生和一本二本学生无论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还是考试考核标准上都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毕业证书上有稍许不同,但是社会上和用人单位普遍有一种思想,认为三本的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上低于一本二本学生,从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认为一本二本比三本毕业生好就业的人数占到62.8%,对三本大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存在负面的影响。
(2)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基础教育薄弱,所以在高考录取时为了保证能有更多的学生受到大学教育,提升整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水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分,但这也造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起点低,学习压力大的现实,以至于各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考试考核标准上就有了区别对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考试合格标准降低分数要求,但同时造成了当大学生毕业时汉族学生整体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普遍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状况。就业市场竞争的根本规则是优胜劣汰,在激烈的竞争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处在劣势的地位。各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正在探索逐步解决的方法,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55.3%的学生赞成考试合格的低标准要求,44.7%的学生不赞成,这是一个令人开心的统计结果,说明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认识到只有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有同等的竞争机会。当然也看到了还有超出一半的学生还是希望用低标准来要求自己,解决这一问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逐步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时与汉族大学生有同等的竞争能力。
(3)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民族偏见现象影响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顺利就业。从统计数据显示,63.3%的样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民族偏见,用人单位会利用一些不违反政策的理由拒绝聘用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法律规范的健全和政府政策的引导。
(4)政府的就业政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新疆多层次多角度促进就业政策的出台,不仅改善了就业环境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大学生对于就业政策的全面了解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整体上是比较了解国家和新疆的就业政策的,61.2%的样本了解国家就业政策,58.1%的样本了解新疆的就业政策。
(5)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了解就业政策的渠道多种多样,其中以学校、社会关系、媒体和网络为最主要的方式,,网络是当前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最为重要的渠道,占比34.8%,其次是学校,再次是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最后是报纸。网络和学校成为了提供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政策最主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瑾,彭建章.女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2]吴建强,季峰.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倾向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3]李光明,潘明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障碍因素分析——以乌昌地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10)
[4]孙嫱,王向然,朱娜,殷继明,杨圣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2(4).
[5]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J].西北民族研究,2009(3).
[6]杨胜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择业心理探微[J].贵州民族研究,1996(1).
[7]刘东英.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与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8]萨茹拉,曹仁祥.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06(17).
[9]马新英.新疆高师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研究[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作者简介:史青(1972.11-),女,新疆财经大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史松(1974-),男,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软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42111)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