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留学 留学资讯

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两次改革

发布时间: 2023-01-19 01:10:04

改革一:“不亏钱”是底线
作为世界顶级学府剑桥大学的附属单位,常有富人向出版社捐赠,出版社向来不必太担心财务问题。因此,过去,销售与利润从来不是出版社的最优先考量。1963年,它出版的《新石器时代南印度的畜牧人》一书,读者群全球只有10个人。
如此长期不重视利润,即使“富爸爸”也受不了。上世纪70年代,出版社再度出现经营不善的危机。“剑桥大学说,‘不,这次你要自己想办法’。”首席执行官潘仕勋说。
结果,当时出版社只做了一件事就扭亏为盈——把所有出版物涨价一倍。原来,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物,已经有50年没有调整过售价了。
“在这些循环之间,你可以看到,也许我们太专注于成为好的出版商,而忘了要做一个好的生意人。”首席执行官潘仕勋表示。
因此,当6年前剑桥大学出版社再度出现财务危机时,潘仕勋的第一步改革,就是为新出版物设下简单的底线:“不亏钱。”他说,像《新石器时代南印度的畜牧人》这种全世界只有10个人看得懂,但具有学术价值的书,如果只有剑桥能出,当然可以出版,“但价格可能高得多”。
“赚钱,其实关系到人们如何解读你。”潘仕勋表示,一旦没有利润,组织效率就会下滑,读者便不再信任你的品牌,银行也不想和你来往。
这番话,对于一个一般的企业或许没什么了不起,但在重视学术价值的教育殿堂,谈钱是俗气的。这一步改革引起了出版社内部的激烈争论。“必须让一些人离开”,潘仕勋轻描淡写地说。
改革二:跟上数码革命
进行数码出版的关键投资,花费数千万英镑,积极与微软、Google、日立等合作,出版电子书,建立学术资料库,构架教材与英语在线学习互动网站,为出版社的未来养“金母鸡”。
“5年前,数码出版物约占出版社销售额的12%,现在接近18%,每年都以一个百分点在成长。”首席执行官潘仕勋用手在空中画了一条曲线,先是缓和的,接着陡然向上。
“不变革,就死亡,”潘仕勋预言,“100年后,将不再有新的传统纸本出版物。”出版业因应数码革命而变革,是必然的选择。
问题是,剑桥大学出版社一年的营收为数亿美元,没有大钱可烧。对此,潘仕勋认为,关键是时机,“没办法在线销售的,就不要数码化。”
他描绘的未来,对保守的出版社而言仍有些激进。但若回头看历史,出版业的每一次大跃进,背后都有科技变革,例如“活字印刷”让大学有印书、传播知识的能力;蒸汽机的发明缩短了运输时间,书籍才能大量印刷,在全球销售。
每一次危机都是变革的最佳时机。对这个古老的出版社来说,“与时而变”是让它存活下来的关键。

温馨提示:
本文【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两次改革】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