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留学 留学资讯

俞敏洪: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

发布时间: 2023-02-16 15:46:38

俞敏洪: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

国外的教育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跟国内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想要去锻炼自己的独立性,想去国外长长见识,而且有些国内公司招聘喜欢招海归,所以有些同学为了进这样的公司而选择留学,所以留学这个事情除了要看资金情况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怎样,看你自己是否愿意以及是否适合出国留学。

从行业大哥到前途渺茫,饱受争议的俞敏洪,该何去何从?

当年俞敏洪决定剑走偏锋——办培训班。有着“北大老师”这块金字招牌,很快俞敏洪的培训班就召集了不少学员。培训班里的教学不比北大,讲得知识比较浅显易懂,收入却比北大高得多。俞敏洪很快就尝到了甜头,满心期待着攒够学费之后出国留学。可是好景不长,俞敏洪私自开办培训班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他也因此被北大开除了。

没了正式工作的俞敏洪,决定把培训班干到底

第二年,他跟妻子租了一间平房当教室,成立了“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这也是新东方培训机构最初的模样。而没有了“北大老师”头衔的俞敏洪,只能通过各种福利来招生了。比如免费的讲座,免费的试听课等等。

这样的模式在那个年代非常新颖,没过多久就招来了好几百名学生。而且,由于处在“出国热”的档口上,俞敏洪的英语培训班具有天然的优势。就这样,俞敏洪的培训机构越做越大,短短两年的时间学员数量就达到了一万五千人,俞敏洪也晋升到了千万富翁的行列。

曾经去“鬼门关”走了一趟

俗话说“树大招风”,俞敏洪在教育培训领域是个大佬,但是在那些亡命之徒的眼里他也是一只“肥羊”。一次俞敏洪回家的途中,被埋伏在暗处的歹徒劫持,对方给他注射了大量的麻醉剂。幸运的是,本可以杀死一只老虎的麻醉剂没有要了俞敏洪的命。等他醒来时,家里已经被洗劫一空。后来俞敏洪才知道,这名歹徒共绑架过7人,只有他一人生还。

朝着自己的企业开刀

劫后余生的俞敏洪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想尽办法把新东方做大做强。为此,他找来了自己北大时期的校友王强和徐小平,邀请他们加入新东方。这两个人在大学期间,可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而且毕业之后就出国留学,在教育观念上比较先进。他们两人加入之后,俞敏洪如同增添了一双手臂,对他的帮助不言而喻。

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东方越做越好,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师,比如说“老罗”罗永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三人在管理方面也产生了分歧。其中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出在俞敏洪头上。原来,新东方早期的几位高层陆续将亲戚引入公司,俨然形成了家族化趋势。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新东方会走向衰败。

王强提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从俞敏洪的母亲“开刀”

以俞敏洪母亲的强势性格,这种事当然不能答应。她找到俞敏洪对质,还逼得俞敏洪当众给她下跪。俞敏洪其实也知道这种任人唯亲的方式不好,所以在安抚好母亲之后,也在背地里支持王强的改革。半年之后,新东方的管理层终于回到了正轨,但是三人的矛盾却没有到此结束。

2006年,新东方成功在美国上市,随之而来的是俞敏洪、王强、徐小平三人分道扬镳。两人出走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只剩俞敏洪一人苦苦支撑。随着时间推移,新兴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露头,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据说,俞敏洪在15年的时间里,一共吃了3000片安眠药。

俞敏洪该何去何从?

如今,新东方境地每况愈下,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达之后,一夜之间市值跌了1200亿。关闭暑期班后,全北京的47家分校损失了近7万学员。随着校外培训的发展,教育机构的增多,也出现了许多“糊弄事”的机构和老师。

而且,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变得向“钱”看,只要有钱就是大爷。这样的理念已经完全背离了平等教育的初衷。所以,“双减”政策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减负,也能够避免在校外遇到这类麻烦。线上教育的落寞,会让许多类似俞敏洪这样的企业家头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教育新时代的开启。处于这个时期的俞敏洪确实应该想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

俞敏洪出过国留学吗?

俞敏洪没有国外留学经历。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担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
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6年带领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2009年获得CCTV年度经济人物,2012年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2014年11月26日,携手华泰联合证券前董事长盛希泰共同创立洪泰基金。2015年5月,客串出演大型历史揭秘电影《旋风九日》。
人物经历
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葫桥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则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俞敏洪还有一个姐姐,是一名赤脚医生。
1976年,俞敏洪初中毕业,毕业后并没有上高中,而是回农村去了。因为当时政策是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俞敏洪的姐姐是高中毕业。
1978年,高中毕业于江阴市夏港中学,同年,参加高考落榜。
1979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之后俞敏洪上高考补习班,并报考北京大学。
1980年,第三次参加高考,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这次高考的英语成绩是93分。
1982年,俞敏洪患上肺结核,休学一年。
1985年,正式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
1988年,俞敏洪计划出国,同年参加托福考试考了663分。
1989年,由于美国开始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留学生的人数大幅减少。环境变化之后,为了赚钱,俞敏洪约王强等同学在校外办班开始赚课时费。
1990年,北京大学对俞敏洪的创收行为很不满,给予了处分,在列举处分理由中,其中之一是,打着北大的名义私自办学,影响了教学次序。
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和女友租下一间农民房。女友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俞敏洪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打工,随后发现观念相差颇大,于是萌发了自立门户的念头。
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
1995年,新东方的学生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五千人,俞敏洪已经不再考虑出国的事情了,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和北大同学王强回国加盟新东方。三人号称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2003年,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了新东方教育集团,俞敏洪身兼董事长和总裁职务。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NYSE:EDU)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1年,俞敏洪开始二次创业,着手建立管理培训机构慧致天诚,打入教育培训的子行业。
2013年8月6日,耿丹学院召开理事换届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耿丹学院理事会,全体理事一致推选俞敏洪
理事担任理事长。同年10月9日,俞敏洪接手一所民办大学耿丹学院,并担任理事长。
2014年11月26日,俞敏洪携手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前董事长盛希泰共同创立洪泰基金,通过这支天使基金的资本力量,支持互联网教育创新,扶持更多年轻人走向创业道路。
2015年5月15日,俞敏洪客串出演由傅红星执导的大型历史揭秘电影《旋风九日》。
2015年9月18日,洪泰基金落户西安新闻发布会暨洪泰新凯迈创立大会在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举行,西咸新区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负责人、陕西西咸新区城建投资集团董事长徐军前聘俞敏洪、盛希泰为西咸新区青年创业导师。

俞敏洪称外国留学生应该一样对待,对此你怎么看呢?

      海外留学生在国内受到超国民待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使是山东大学的同学事件,福建留学生暴力警察以道歉收场、留学生受伤招募25人陪读的事件,也说明了留学生在国内受到超人的一等待遇。 事实上,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解决得越来越晚,之所以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高校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留学生过于宽容,另一方面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

解决留学生不享受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的国家,更容易重视外来客人。 但是,当中国大学生发现外国留学生的一切待遇都比自己好时,这也是不平衡的。 支持俞敏洪,这确实值得重视。 我们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礼待人没问题,但有些留学生对我们不值得。

     按常理来说,我们以礼相待,他们的礼还在来往。 这是人与人的正常逻辑。 结果我们对对方那么好,对方反而反对了我们。 你说这正常吗?这不正常,但这是留学生种的一部分人,他们是每人做的。 我朋友的学校里有留学生。 之前听他吐槽说,在学校里,留学生们住在学校最好的宿舍里。

    为什么留学生享有学校最好的资源。很多东西对留学生也是免费的。 新设备资源一经购买,留学生可优先享受。 结果,有一次没有让留学生先用,留学生开始表示各种不满。 连学校留言板都说不照顾留学生,说我们欺负他们。 那时,我听到这个吐槽,就这样空空如也地喷。 难道受优待很久了,你忘了这些优待是谁给你的了吗?难道我们每次都行礼,最后得到的是冷眼相待吗?

俞敏洪年终总结刷屏,新东方未来的路在何方?

引言:最近因为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也让很多教育机构面临着比较大的改变最近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在网络上总结过去的一年,而这份年终总结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俞敏洪也在这份年终总结当中称在未来将全面停止K9的在线培训,去做更多为学生全面成长服务的相关项目,比如素质素养等教育,同时也加大对于市场海外的投入。其实在国家政策落地之后,不仅是新东方,很多教培机构都面临着转型,而新东方在未来如果能够面向素质教育的话也是可能会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要知道现在国家目前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是非常看重的,只不过面对的压力也是非常不小的。不过具体在未来会怎样发展,现在谁也没有一个定论。

俞敏洪

俞敏洪出生在江苏一个农民家庭当中,其实在俞敏洪的童年生活当中,母亲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也给俞敏洪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俞敏洪小的时候复读了三次才考上大学,在第3次的时候考上了北大心理系,在进入到北大校园之后一定红,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在什么年代考上北大的学生都是非常厉害的。后来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俞敏洪只能留在北大进行任教,为了生活,俞敏洪想要出国留学,但是根本负担不起出国的费用,所以李敏洪决定办培训班,后来有着北大老师这一块招牌,俞敏洪也遭到了非常多的学员,就这样俞敏洪的培训机构越做越大。慢慢的俞敏洪就建立起新东方这个公司。

教培的路

对于教培来说,目前教育在网络上的平台存在价值意义不大,在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之后,这种技术性的突破给教育资源输送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对于教培模式融合其实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现在很多教培行业都提供教师上门服务的项目,而且很多家长也无法选择这种售后服务,这也是非常麻烦的,再加上对于学生来说,上门授课也并不是刚需真正对于教育的刚需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效率,所以很多地方就会设立线下辅导机构。

总结

最后现在教培行业都和资本进行挂钩,而且俞敏洪用直播带货,给了新东方一个新的选择,这可能也给到新东方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对于新东方未来的路走向何方,也没有人给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对于外界来说,新东方并没有倒下。

出国读书到底好不好?

出国读书到底好不好?

年龄太小不要急着留学,最好在国内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托福再出国留学。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二是大学毕业后掌握了一门专业,可以有更加明确的攻读方向,三是大学毕业后会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心理和生理更加成熟,在挫折面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出国留学旧称出国留洋,一般是指一个人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时间可以为短期或长期(从几个星期到几年)。这些人被称为"留学生"。在中国大陆,学生把前往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学习也称为留学,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制度。另外,美国等国家组织的一类海外短期的交换学生计划,其英文名字"Study abroad"直译也为留学,请参见海外研修(中国大陆称为海外交流)。

读书到底好不好?

不患无位 患何以立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看你心中有没有光明 有光明 再曲折的路也不是问题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范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孝悌之道,仁之本欤。
学习成绩暂时不要考虑 先做好人 孝敬父母 友爱亲友 言而有信 广交朋友
重仁义 你不会没有前途的 我看好你 因为你问了

多读书肯定是好的,但死读书就不好了,现在这个社会不是要会怎么读书的人,而是要会怎么运用书上东西的人!加油吧!

读书到底好不好撒诶?

当然好了 不读书你就找不到好工作

读书到底好不好啊

读书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 丰富一个人的生活
使一个人更加高尚 当然也要取决于你读什么书了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让人更加有智慧

请问读书到底好不好

读书?应该是说学习。学习怎么讲?。学知识。。。学你不知道的。。也许是学做人。。
难道你没发现上过大学的和普通的老百姓有什么不一样吗?。。至少说话。。思考上面~。。但能力绝对是另外一回事情。。~我以前也为这问题迷惘过。。。
最后你会感受到这个你和那个你是不一样的。。
楼上说的很没错。。但这不是普遍的。。而绝对和个人能力机遇==问题有关。。如果你现在就对自己不上大学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的话,那么你应该选择发展好的。。。
可那是不是说明在大学的人们就都不及你的能力呢?。。你说他们也许没想到。。不。。肯定他们也想过。!。在上大学的过程中,也许你并不可能学到什么真正有用的东西。。但是潜移默化中的那些自身微妙的变化是你我都感觉不到的!。。加油

送孩子出国留学读书到底好不好“真实案例”

在中国,出国留学是孩子的梦想,更是家长的期待。有的从小学开始,有的从中学开始,有的从大学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将孩子送到国外学习。那么中国家长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认为,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投资,以自己的事业、前程,甚至是家庭幸福为抵押的一种高风险投资。这就必须考虑回报,留学前就必须要考虑这个投资是否会有好的回报。在中国,出国留学是孩子的梦想,更是家长的期待。有的从小学开始,有的从中学开始,有的从大学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将孩子送到国外学习。那么中国家长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一、学习英语 培养独立能力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黄女士几年前就把17岁的女儿送到纽西兰读书。当时她女儿的理科成绩不好,英语和语文学得还挺好,加上女儿从小胆子小、独立能力差,黄女士希望女儿出国好好学英语,也锻炼锻炼。
女儿出国时毕竟年龄小,缺乏自控意识,在国外受其他同学影响经常出去玩,耽误了学习。黄女士特地飞到纽西兰与女儿长谈了一次,女儿后来终于完成了学业。现在,她女儿已回国作了一名翻译,因为英语好,又能吃苦,单位领导对其很满意。
小结:
总的来看,出国留学利大于弊,但考虑到孩子的自控能力,最好在中国国内读完本科后再出国留学。

二、开阔视野,希望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
李华先生的女儿尽管才上高二,但他已决定不让女儿参加明年的高考,今年就送女儿到国外留学。他说女儿明年如果参加高考也能考上一般的高校,在他看来,中国国内除了北大、清华等少数一流高校外,其他高校的教学品质和教育水准在国际上排名一般都不是很好。女儿如果上不了国内一流大学,还不如送她到国外就读。
李先生认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他女儿这一代人的成长目标。
小结:
孩子出国留学后能把外语学好,在国外接触到的多元文化确实可以使他们视野更开阔,当然这也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也是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三、家长攀比,别人送我也送
“我一个亲戚的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就送去英国读书了。”市民张静说,“我打算送儿子到英国读高中,享受英式教育。”
她介绍,目前,儿子就读的私立学校,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时就开始张罗留学的事。张静说:“娃儿的同学差不多都要出国读书,娃儿不去,好像心里很过不去。”
小结:
留学有一定风险,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有专家就建议,留学作为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到哪个国家、学什么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等,一定要做好计划,不要盲目跟风。应该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量体裁衣,设计一套适合孩子的留学方案。

四、怕孩子变坏
刘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初三,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属于“重点高中无望、普通高中又无忧”的那一类,所以与班里大部分埋头苦读的同学相比,他倒是很轻松,每天放学回家不是听音乐就是打电玩,再这样下去实在是没什么前途。她认为这个年龄的小孩子人生观还没有最终形成,是最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万一真走了歪道,再想扳回来就麻烦了。
于是刘女士和老公就动起了把他送到国外去读书的念头,觉得反正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在澳大利亚又有一位远房亲戚可以照顾他,不如索性到那儿去念高中,将来升大学也容易点。儿子对此也没有异议。
小结:
虽然有不少孩子是通过出国读书变得懂事起来的,但是孩子年龄小,到哪年龄也不会大一岁,自理能力不够,到国外难道就不怕学坏了吗?

五、出国留学是为了深造
张先生的儿子很聪明,成绩也特别好,奥林匹克竞赛次次拿奖,学校里奖状也不知道拿了多少。本来家长也没想到要让孩子出国留学,有一次开家长会,孩子的班主任特地跟张先生谈了一次,说孩子理科那么好,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让他出国念书,国外理科方面的教育在实验条件和理论研究上都比国内好,在国外深造过之后,将来会更有出息。而且要出国,就要中学的时候办,等到大学读了一半了,一个是签证难了,另一个也浪费了读书的时间。张先生和儿子交流后,发现他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和打算,最终为了孩子能成才,决定送他出国去试试看。
小结:
像张先生孩子这样在中学成绩特别好的学生申请出国读大学的也挺多,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的只有考不上大学的人才会想出国混张文凭。这样的孩子到名牌大学里深造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六、孩子成绩太差了
马先生说,让孩子出国是万不得已的方案,要不是儿子的成绩不好,没希望考上好的大学,他才不会想到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出国。他儿子在一所普通中学读书,成绩中等,想和重点高中的学生竞争那几所重点大学,困难很大。而且马先生认为在国内一般大学读书的学生因为就业会有些问题,纷纷申请出国。他说如果辛辛苦苦参加了高考,考中一所并不理想的学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过了两年再出国,那不是耽搁时间吗?所以,他觉得让孩子早点出国是良策,不管他在那里考上什么大学,在现在人的眼里,出国总是能够镀一层金回来的。
小结:
我们只能希望马先生的儿子到时能有比较好的发展吧。但是镀金主要还是体现在孩子学习能力上,出国留学的高昂学费不可小觑,并不是每一个成绩差的孩子都有马先生儿子这样的爹。

七、学习国外的新理念
读高一的冷同学说,“我想出国,并不是看重那张‘洋文凭’,主要是想多学一些先进技术和理念。记得上初中时,我们学校和澳大利亚的一所中学长期交流学生的活动。有一次,我们一起做一道奥林匹克竞赛题目:一天中分针、时针共有几次处在平行位置。中国的学生马上就准备了草稿纸,列好方程式开始运算,可外国的学生却直接拨动手表的时针、分针。我很希望接受这样的教育。”
小结:
中国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国外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国外一些新的学习理念和灵活的教育模式,更适合那些语言基础不错,性格开朗,且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都较强的学生。

八、家长个人意愿
为了让女儿逃避严峻的高考,周爸爸就动起了让女儿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念头,他有个生意上的好朋友在那里定居,可以担当女儿的监护人。而且他觉得自己年轻时没机会出国留学,现在条件好了一定要送女儿去留学。周爸爸认为把女儿送到国外读书,即使什么也没有学到,在那个环境里英语水平肯定会不同一般,况且还有人照顾。然而,女儿却觉得爸爸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是他不太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从而决定让自己出国,这是逃避高考的一条迂回之路。而且女儿觉得出国要花很多钱,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小结:
对于这样比较有信心考上国内大学的同学,原本在国内可能可以考所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的,前途也能够看得见的。但是突然将孩子送出国外,失去在国内挤独木桥的勇气和信心,反倒会让他们不知道以后是怎样了。

九、中介机构的推波助澜
41岁的陈某是一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从儿子出生,便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为儿子将来出国留学攒钱。儿子成绩也不错,2008年,刚考入一重点高中,班主任也说上重点大学应该没问题。
一次在一留学中介机构听到讯息,说当下金融危机,中国学生申请出国留学更容易。于是陈某动摇了原先的计划,将儿子送到了澳洲,然而正是金融危机,一年后该学校倒闭了,陈某的儿子也失学了。
小结:
留学,这条看似繁花似锦的路上不乏陷阱。一些“黑中介”看准不少家长让孩子留学的迫切心理,早就挖好了坑。为了争生源拿回扣,不把孩子前途放眼里,而一些中国学生和家长对国外教育都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哪个国家、哪所学校学习更合适。

十、国外的教育方式
“我妈妈觉得中国的教育不太适合我,希望我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15岁的徐小白言语中透著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稳重。为了实现出国梦想,她从安徽的小城镇来到北京,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高一新生。“高考实在太累,干脆送孩子读国际高中,以后直接申请国外的大学。”重庆余女士也这么说,孩子不用应付高考,能扎扎实实地学知识。“留学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回国后也许发展潜力更大。”
小结:
关于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看法各有不同。中国教育态度与国外教育态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所以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是缺点。国外可能更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格特质的培养,加上外国大学是“宽进严出”。
通过留学途径移民
家住深圳南山区的某位投资公司高管尤先生说,教育也是一种投资,我周围不少人都准备通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方式移民。
所以尤先生儿子从中学开始便到了加拿大。尤先生还说,他准备让孩子在国外念完书,就直接在那边找工作,然后会在那边买房置地。等自己退休后也到那边养老。
小结:
许多家庭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主要是考虑到当地的教育、医疗和退休生活,为将来移民做准备。有的是先让孩子出国读书,等时机成熟再争取孩子先移民进而举家移民的战略。拥有当地高等教育学历和正式工作者更容易拿到绿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校再走向社会,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留学无疑充当了移民的敲门砖或者跳板。但随着各国移民政策的变化,这条途径未必会一直有效

去上海读书到底好不好?

上海读书还是不错的,但是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节奏也很快,诱惑很多,如果觉得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好的话,来上海还是很好的,能够开阔眼界。但是自制力不足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毕竟我有几个外省的同学,在读了大学以后就堕落了,现在留级了

送孩子早早出国读书 到底好不好

不建议
因为国外的生活习惯
那些和国内都是不大一样的
会容易造成孩子心理扭曲。

高中生去外国读书到底好不好??

你的前程不在于你去英国或者澳洲 而是在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总是有那么多放不下 怎么能向前迈步
有时候放下现在拥有的 去新的环境里闯一闯或许真的能让你脱胎换骨
你自己的将来由你自己决定
如果你的意志力足够强大 去哪里都一定可以成功
祝你好运
(等你过几年再回头看这个或许会觉得自己当时是多么的稚嫩)

俞敏洪高考了几次

三次,俞敏洪一共参加了三次高考,高考时间分别是是1978年、1979年、1980年,在第三年他最终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俞敏洪小故事:
在北大时,俞敏洪依旧没有懈怠,每天都用功学习,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北大毕业后,成绩出色的俞敏洪留在了北大任教。在这期间,俞敏洪产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留学需要的成绩,俞敏洪可以努力,这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学费!

为了攒学费,俞敏洪就和其他人开起了课外辅导班。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事还是让北大发现了,俞敏洪也被记了大过。经过这件事,俞敏洪再三思考,决定辞职,自己出去单干,新东方由此创立。

俞敏洪表示对外国留学生应一视同仁,为何留学生的待遇更好?

因为留学生本质意义上还是客人的身份,所以客人身份的留学生才会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留学生的待遇超过中国学生这件事情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这件事情也能够得出很简单的解释,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当中,待客之道就是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客人,因此大家才会把这种传统观念放在对待留学生这件事情上。不过客人在家做客的时间较为短暂,而留学生来到中国一学就是好几年的时间,所以长期以对待客人的方式对待留学生,显然会有很大的不妥。

一、待客之道使得留学生的地位变高。

虽然良好的待客之道会给留学生带来比较不错的印象,同时也能够让留学生迅速的适应国外的生活,不过千万不要把待客之道变成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因为这么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留学生的思想当中,并没有像中国人一样的待客之道,所以留学生会误把待客之道当成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

二、国内学生希望通过留学生的视角来探寻外面的世界。

留学生从小生活的文化背景和国内的学生会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国内学生眼中,留学生就是自己探究不同文化背景的窗口。因此有很多国内学生才愿意与留学生多打交道做朋友,不过也正是由于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使得国内学生会处处高看留学生一眼,这导致留学生的待遇要好得多。

三、过度宣传尊重留学生也使得留学生享有更好的对待。

国内的学生经常会要求在对待留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到留学生的感受,因为害怕国内学生一旦触犯了留学生的机会,就有可能会让留学生对自己在中国的留学时光产生很多的不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学生才会对留学生处处忍让,但是忍让反而使留学生根本不愿好好对待自己的中国同学。

平等交流才是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了解的基础。如果在所有事情上都对留学生让步,反而会使得留学生得不到任何的成长,因此要努力培养留学生善于沟通交流的能力。

关于俞敏洪的疑问

俞敏洪,一个在中国当代教育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平民教育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顶着寒风,拎着浆糊桶,在北京海淀区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的托福培训广告,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把“魔刷”,竟然刷出了当代中国留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华章!
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经过新东方的洗礼,走上了出国留学的成功之路。今天的新东方,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高级人才众望所归的起飞跑道和精神堡垒,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突破了无数记录,创造了一系列的“新东方神话”。报刊称俞敏洪是“民间力量的一个符号”,“出国梦的制造者”,“他和他的新东方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出国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
如今,北大、清华学生不认识自己校长的人大有人在,但只要想出国,没有不认识俞敏洪的。有人调侃,北大、清华是出国留学的预科学校,不管学生的实力如何,无一例外,都要到新东方走一趟,以增加保险系数;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学里,新东方学员至少占了中国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当俞敏洪走进北美的校园,走过来的中国学生,十有八九会带着惊喜和崇敬,像在中关村新东方课堂一样亲切地称他“俞老师”。
毫无疑问,俞敏洪是中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名副其实的“留学教父”,新东方巨舰的舵主。他不仅创造了英语教学的奇迹,更创造了中国式管理的奇迹,带领他的新东方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辉煌。
我们不禁要问:俞敏洪老师是怎样获得在中国教育舞台上跃马扬鞭、纵横驰骋的资格?他的灵魂深处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使得他在新东方巨舰的惊涛骇浪中,战胜了一次次的险情,获得一次次的洗礼呢?
一 、 质变
俞敏洪出身于江苏农村的一个平民家庭,1980年考入北大外语系,先当学生,然后教书,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托福、GRE考试的全过程。社会零资源的家庭背景,和骨子里渴望成功的枭雄本性,成就了俞敏洪坚韧、刻苦、百折不挠的坚强品性。这一性格特征,在他学生时代的三次学习的质变中,就能得到充分的印证:
第一次质变发生在两次高考落榜后。
大年初一的早晨,睡不着的俞敏洪,坐在自己的床上,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前途。不经意的翻开了一本英语书,就读了起来,就这样,从早上开始读英语、背英语,直到天黑,一天共背了6篇文章,从此找到了读英语的感觉,知道了什么是语感。这种感觉导致他下了重新复读的决心。
高考补习班的费用是15元人民币,这对当时的俞敏洪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他狠了狠心,把自己开拖拉机所赚的钱,交到了补习班上。
第二次质变发生在高考补习班里。
补习班的英语老师,综合各年的高考题,总结出了300道考题,要求学生练习。俞敏洪用最笨的方法,抛弃了一切杂事,一心一意,从早到晚,用了20多天的时间,把这300道考题,共800个句子背了个滚瓜烂熟,他的英文成绩从此一跃飞升,由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尤其在介词的运用上,体会颇深。这一飞跃,导致他下了必须考上北大的雄心。
第三次质变发生在进入北大英文系以后。
俞敏洪来自农村,口音的家乡味很浓,英文说不了,听力更是不行。老师说他:“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再什么也听不懂了!”
俞敏洪决心改变现状。他戴着耳机,在北大语音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练习英文听力,但是两个多月以后,不会说、听不懂的现状依然没有多少改变。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百试不爽的老办法,果断地摆脱了北大现行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而另辟蹊径。他从小书店里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大录音机,钻到了北大的小树林里,开始了他的疯狂之旅。
跟以前一样,他杜绝了一切人情来往,也不去上课,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听狂背,用他自己的话说,眼睛都听绿了,结果是,疯狂两个半月以后,他就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他终于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
俞敏洪很开心!他怎么能不开心呢?他得意地总结道:“听英文,一定要有现成的英文资料放在那里,这样练习才有效果。有的人,一边做事,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听英文,好象很刻苦,其实是瞎扯淡!只有听母语才能这样。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种精品意识。什么是精品意识?所谓精品意识就是有一个点在那里,你达不到就不是精品!”
俞敏洪终于完成了他基本技能的最原始阶段的积累!
几年以后,他的北大同学王强、徐小平等,都纷纷出国,留下了孤零零的他出不去,因为他连续遭到了两次拒签。在这方面,他远远没有王强他们的运气好。即使让他出去,他也出不起那笔高昂的费用。当老婆骂他没出息,是“窝囊废”时,隐隐潜藏在他心中的雄心,才促使他开始奋起一搏,走上了创办学校的历程。这种勇气的来源,他的灵魂深处所垫底的那个最令他踏实的东西,就是经过三次质变的洗礼后所造就的英语技能!!正是这一基本技能的获得,处在社会零资源的、赤手空拳的他,才具备了单枪匹马挑战世界的勇气和资本!
二、疯狂献身
新东方的学员,经常调侃他们的校长:
“俞敏洪最爱什么?”
“电-线-杆!”学员们就会齐声喊!
新东方早期,俞敏洪经常一个人骑着车,背着浆糊桶,去大街上贴广告。广告贴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那一根根的电线杆。所以,俞敏洪爱电线杆才成了新东方学员开校长玩笑的话题。
纸贴广告,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一种广告形式,往往是刚刚贴上的广告,很快就会被后来者覆盖。一次,俞敏洪的一名员工,刚刚贴完广告,就从旁边跳出。
三、四个小伙子,不由分说,拿出刀子就捅……
这就是新东方早期著名的“刀子捅人事件”。这种事,在公安局来说司空见惯,公安局见怪不怪,根本不管,因为案子太小,警力也不够。
俞敏洪意识到了在千头万绪的办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安全问题,他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件事了!
俞敏洪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公安局也没有认识的人,但这一问题又必须解决,熟思再三,他想出了一个笨的不能再笨的土办法:
他天天到公安局观察进进出出的人,几天下来,终于选定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警察。自我介绍以后,极力邀请他到小酒馆吃酒,诉说了自己所遇到的难题。这个好心善良的警察答应帮忙,介绍他认识了他们的所长,选定了一个豪华饭店一起吃饭。为了避免酒席上的尴尬,不善应酬的书生,只是一个劲地劝酒,一个劲地实实在在地喝酒。不知不觉,一个人两瓶五粮液下肚,当场晕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怎么回去的都不知道。
所长被俞敏洪的真诚感动了,第二天主动上门,找到了他,推心置腹地说:“小俞呀,不说你还是搞英语,就是搞其他,我也会支持你的,你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这个小例子,只是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过程中所遇到的千头万绪中的一个。他的决心,他的毅力,他的坚韧和刚强,他的无与伦比的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在这个小故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摆脱了安全、骚扰等困绕的俞敏洪老师,潜心于教与学的努力:跟随他一道创业的高艳丽、刘振兰、李雪坡等第一批老师和员工,用他们无怨无悔的辛勤劳动,托起了新东方的辉煌;以王强、徐小平、包凡一、何庆权、钱永强为代表的海归派,为新东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胡敏、杜子华、江博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学者和教学专家,为新东方的培训、教学和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汇聚了全中国一流高手的俞敏洪老师,从此以后,一路高歌,创造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教学奇迹!
什么是疯狂?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说得好:疯狂就是百分之百的投入!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主张,经常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他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努力,这难道不就是疯狂吗?耶酥30岁出道,33岁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拿生命奉献于他的传道事业,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疯狂吗?
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俞敏洪,为了自己的事业,把自己的生命放进去,去拼搏、去奋斗,这难道不就是李阳老师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疯狂精神吗?俞敏洪把自己的生命都拿出来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难倒他的呢?像俞
敏洪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成功呢?

俞敏洪:从草根到精英的奋斗历程

从高考三次不中,到北京大学;从校园里内向自卑的丑小鸭,到英语系里耀眼的单词王;从被北大扫地出门的穷酸教师,到名动大江南北的培训界领军人物;从大街小巷刷广告的个体户,到亿万身家的上市公司老总。
这就是俞敏洪,一个善于在演讲中激励学生的“圆梦大师”,一个没有一点架子、任由员工“开涮”的亿万富豪,一个创业伙伴们骑到他头上却不得不服气的校长……
但是故事的一开始不是这样的,“别人有多羡慕,我就有多痛”......
《中国合伙人》以俞敏洪为原型
-01-
高考三次失利,因病休学一年
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1978年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
那时俞敏洪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已经名列前茅。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唯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大三的一场肺结核又使俞敏洪休学一年,人也变得更加瘦削。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
-02-
出国潮兴起,俞敏洪备考
1985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自费留学的规定”,开放了自费留学的限制,许多没有海外亲属的人也挤进自费留学大军,86年,我国兴起了大规模的出国潮。
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就读于北大英语专业的俞敏洪也踏入了准备出国留学的队伍。他从未接受过专业的英语教育,1988年开始准备出国考试,仅仅两个月,托福考试就拿到了673的高分。
这和他庞大的单词量是分不开的。巅峰时期他的单词量达到了7万多。后来风靡全球的“红宝书”是俞敏洪的佳作。
俞敏洪坦言,出版“红宝书”的意义在于单词量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但学习者总是踏不过去这个坎,因为韧性太差。
当时美国给中国学生颁发的奖学金较少,加上在北大教书的工资不高,俞敏洪意识到如果想出国留学,不得不靠自己打工赚钱。
-03-
人生中第一次出名:被处分
1989年,在北大教书的俞敏洪开始参与一些培训机构的托福、GRE教学工作。而后在北大成立了自己的托福班。自己的学生帮忙贴广告宣传(形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开班联盟),于是就有了二三十个学生来班里上课。
当时北大也在开托福班,是北大英语系老师业余收入的来源,俞敏洪的托福班不仅抢了北大托福班的生意,还没有任何证照,不久便遭到了学校的行政记过处分(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贴了整整一个月,高音喇叭也播了大概一个月。人生中第一次出名:这是被处分的老师)。
-04-
逆袭:辞职创业
这次经历带来的影响催生了俞敏洪心中的创业萌芽:原来靠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自己做生意的;由于被处分在北大的职业生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分房、出国进修都没有自己的份)。
1990年,俞敏洪向北大提交了辞职报告。用三轮车拉上了宿舍的所有行当离开了北大。到外面租了一个农民的房子。离开了安逸的舒适区,闯进了风雨中。
俞敏洪后来回忆,当时的凄凉和辛酸在现在的成功面前都不值得一提,阳光总在风雨后。
1993年11月15日,北京新东方学校正式成立。两年后,学员突破了1.5万人。1995年底,俞敏洪飞到了北美讲自己的创业经历,在加拿大,曾经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听了之后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业。
已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也深受刺激。1996年,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在俞敏洪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陆陆续续从海外赶回加盟了新东方。
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
1998年,新东方实用英语人才培训体系初具规模,实用英语学院酝酿而生。
2000年起,新东方进入了向全国辐射的阶段,上海、广州、武汉、天津、西安、南京、昆明等城市的新东方相继成立。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
......
如今,当年那个28岁的下海小伙已经变成了57岁的中年人。
从青涩走向了成熟,从鲁莽走向了保守。
新东方也从一个小小的教育机构成长为了一个美国上市的教育集团公司。
过完年新东方就进入了第26个年头,回顾这20多年来的创业历程:
有遗憾、有感慨、有喜悦、有悲伤,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感,从心里不绝如缕的流出。
他说,现在的自己可以用老骥伏枥、壮志不已来形容。过去的新东方,他不把它看作是成就,他宁愿把它看作是新生命的起点。

温馨提示:
本文【俞敏洪: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