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信号让人们对新加坡教育体制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4年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预计达到727万人,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口总数,是令全世界震撼并羡慕的人力资源。
对于这些即将踏上职业生涯的天之骄子来说,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同时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但大量毕业生无法及时满足相应需求,这是中国毕业生就业的尴尬,被广泛称为“最难就业季”。
“最难就业季”并不是2014年才发生的个案,在之前过去的十数年,该现象持续存在,并愈演愈烈。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反思。
中国高等教育照搬苏联模式,实施计划统一的教学配置,文理分科,以计划经济专业分工的导向进行高度专才培养,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与理念创新。时至今日,该模式与市场化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体系偏离,成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根本原因也使每年庞大人力资源的产出造成浪费。再者,2000年以来急功近利的大学扩招也使毕业生的价值进一步被低估。
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中国产业结构过度依赖低端劳动力,人口红利锐减的现实下,“结构性失衡”的用工荒将长期存在。
世界发达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教育体制尤其是高等教育平衡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使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工作,促成个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新加坡教育模式沿袭英美的通才教育,也称博雅教育或素质教育,注重个人能力与实践培养,鼓励创新,并在新加坡高等教育中设置政府理工学院和大学的类别。从中学毕业参加新加坡O水准考试开始,有些适合学习理工科学并擅长技术实践操作的学生可就读理工学院,而适应人文学科学习或擅长学术知识积累的学生可选择综合性大学深造。绝大多数新加坡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完成分流,进入个人擅长的学术领域发展。无论是理工学院与大学的毕业生,都是跨国公司欢迎的人力资源。
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教学与市场充分结合,学生由学院与社会及行业领袖共同培养,教学瞄准产业与市场需求,毕业后进入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高端技术岗位就职。
新加坡政府大学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人文理念相结合,培养独立自主的辩证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从而推动专业领域的革新。新加坡政府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可与欧美大学顶尖人才在全球舞台上一争高下。
新加坡教育制度中,各类院校通过学分即考试相通。属于大专性质的理工学院顶尖毕业生可进入政府大学深造,而下级的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也可升往理工学院,进而进入政府大学。
新加坡留学网了解,接下来的中国高考与高等教育改革将充分借鉴新加坡与德国等国家的高等教育优势,加大职业型院校和课程的实施,提高市场对接,改善当前毕业生资源与就业需求的失衡。
《高等教育改革 新加坡模式更受青睐》是有学分高考(peixunla.com)为你整理。
(来源:学分高考 https://www.xuefen.net)文章共143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