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学习经验

经济学自学考试论述题

发布时间: 2022-04-29 21:30:02

论述题

1、试述当国民收入循环流程处于非均衡状态时,经济将如何调整以达到均衡

当注入不等于漏出时,这个收入循环流程处于不均衡状态,国民收入将不断变动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即注入等于漏出。当注入大于漏出时,国民收人将会增加,从而增加家庭部门的收入,这既会使家庭增加对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支出,同时也会增加家庭的储蓄,增加家庭交纳的税收,进口更多的国外产品和劳务,也即增加了漏出。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漏出增加到与注入相等为止。此时,国民收人不再变化,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当漏出大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将减少,从而减少家庭的收入。

这既会使家庭减少对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支出,同时也会减少家庭的储蓄,减少家庭交纳的税收,减少进口。这些都使漏出减少。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漏出减少到与注入相等为止。此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总之,只有当注入等于漏出时,国民收入循环流程才能处于均衡,并保持不变。

(二)、试述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其它因素(即该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

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是指一个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消费者越喜好一种商品,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

2,替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替代品是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例如就长途旅行的交通工具而言,火车和汽车就是相互替代品。

3.互补晶的数量和价格,互补商品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例如汽车和汽油、鞋和鞋油等就是互补品。4,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也受到收入的影响。收入增加,消费者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5.收入分配。由于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不尽相同,收入分配对商品的需求也会有一一定的影响。例如,当国内收人从穷人流向富人时,对昂贵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同时,穷人变的更穷。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某种商品的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价格上涨之前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它的需求就会上

升。

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包括:

1.生产成本,在既定的价格下,生产成本越高,利润越低,成本增加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或转向生产其他成本增加少的产品。

2.替代产品的价格。在很多情况下,使用既定资源的生产者既可以生产某种商品,又可以兰产其替代品,例如,农场可以生产粮食也可以生产蔬菜。

3.连带产品的价格。

有时生产一种商品的同时会生产出其他产品,例如在加工原油精炼出汽油的同时会生产出柴油和石蜡等产品,如果由于需求牙口价格上升,汽油产量增加;那么其他油类的供给也会增加。

4.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天气和流行疾病会影响农场的产量,战争会影响进口原材料的供给,机器的损害、行业摩擦、地震、洪水、火灾等也会影响到某种产品的供给数量。

5.生产者的目的。既定价格下生产者的供给量也受到该生产者目的的影响。对应于同一价格,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和追求其他目标的公司,例如追求最大销售量的公司在供给量上会有所不同。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预期价格会上升,生产者会暂时减少出售产品的数量,将商品储存起来,在价格上涨时再卖出去.

(三)、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和局限性

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

1.在完全竞争的均衡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在非完全竞争中价格

一般不等于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中这被认为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2.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均衡于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不仅表明厂商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而且,消费者也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福利或实惠.

3.竞争迫使厂商提高效率.如果厂商的效率低(从而成本高),他最终会在竞争中被挤出市场或行业。

4,由于在理论上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因此,可以节约资源在广告上的投入。

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限性:

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即使为了获得暂时的超额利润愿意发展新技术,它们也可能不能负担必要的研究和开发。

2.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是无差异的,这对于消费者可能过于单调。

(四)、试述在混合经济中政府应如何对经济进行调节

1.通过税收、补贴或直接控制价格来调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对价格.

2.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直接控制工资、利润、房租等来调节相对收入。

3.通过法律、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教育和国防)、税收、补贴或国有化调控生产和消费的类型。

4.通过使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银行借贷和利息、直接控制价格

和收入、汇率来调控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支出赤字的平衡等宏观经济问题。

总之,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5、试举例说明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尽管中央银行握有货币发行权,但由以上关于货币供给的定义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是一种货币。中央银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货币供给,银行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做到每个单个银行所不能单独做到的事情:它能够把它的贷款扩大为它原来得到的存款的许多倍,而且每家银行仅仅贷出它的存款的一部分。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a银行额外吸收了客户甲的100万英镑.a银行按法定准备率保留20万(=100万×20%)英镑作为准备金存人中央银行,其余80万英镑全部贷出,借给一家公司用来买机器。机器制造厂.作为客户乙得到这笔从甲银行开来的支票又全部存人与自己有往来的b银行。b银行得到这80万英镑支票存款后留下16万(=80万x20%)英镑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然后再贷放出64万英镑,得到这笔贷款的丙厂商又会把它存入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c银行,c银行留其中12.8万(=4万×20%)英镑作准备金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然后再贷出51.2万英镑。

由此不断继续下去,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

100+80十64+51.2十?=500(万英镑)

而贷款总和是80+64+51.2+…=400(万英镑)

这样,金融体系的银行存款由最初的100万英镑增至最终的500万英镑,扩大了5倍。

(六)、试述发展中国家接受国外直接投资的利弊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一)发展中国家接受国外直接投资的有利因素是可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稀缺资金和学习新技术和技术管理知识。其弊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未必能达到学习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目的;

(1)外商对所在国的员工的培训成本高,因而本国工作人员学到的不多;

(2)外企或跨国公司中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扩散受到行业特点的限制,例如,采矿:

(3)跨国公司未必使用其在总公司使用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因为它们投资所在的国家往往是劳动密集型。

2.东道国在经济利益方面可能受到损害:

(1)签订协议不平等;

(2)很难获得产品以后升值获得的好处:

(3)跨国公司可以最大限度地避税。

3.国际收支方面的沉重负担,造成经常账户的收入外流。

4.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损害。二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大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此外,文化背景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发展中国家对直接投资所采取的对策有:

1.发展中国家通过订立完备的外国投资法对跨国公司进行约束:

2.禁止外国人投资到本国的关键部门.

3.合资经营,分享所有权,

4. 禁止外国公司购买本国企业。

5. 对跨国公司进行征用。

(七)、试述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决定问题

1. 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具体表现为:

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机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 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2.从长期来看,汇率主要取决于商品在本国的价格与在外国的价格的对比关系。具体表现为:

以一种商品为例,如果l单位商品在美国生产需要5美元,在中国生产需要50元人民币,则就这单位商品而言,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就是5:50,即l美元兑换10元人民币。

汇率则是所有进出口商品本国价格与外国价格的相对比价。

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八)、试述政府改善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方法

政府对产业结构的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管制和调整

促进竞争,鼓励产业的发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反垄断。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依据专门的法律对企业的可能的规模发展进行控制。对可能导致垄断的行为或其他不正当的行为进行管制.

2.发展资本市场。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更加公开化,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大公司身上.

3.企业改组。政府还可以对一些生产型的组织进行改组,以利于效率的捉高。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一些国有企业或垄断组织这也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做法.

政府对产业组织结构的管制是一个十分具体、细致和系统的工作。在政府的产业结构的政策中,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决策权分配的考虑,体现了政府对自由和管制的权衡.

九)、写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并予以推导

假设经济是二个产品经济,没有货币因素。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即j=s. 投资与储蓄的相等足国民收入保持均衡稳定状态,整个经济体系总的供求相等的重要条件,正是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决定收入的均衡水平。

实现一国国民经济的均衡,必须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从需求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支出c与投资支出i的总

和,亦称总支出,即y=c+i。

从供给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总和,亦称总收入,而社会的收入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部分收入外.剩余的构成储蓄s,即y=c+s.

于是,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是c+i=c+s,即投资(i)=储蓄(s)。

当投资等于储蓄时,投资加上消费的数量等于储蓄加上消费的数量。总之,只要投资与储蓄相等,从而市场上总的供求相等,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十)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并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说明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丁经济的稳定,对需求管理起到了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自动配合作用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1,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定的起征点与累进的税率,可以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2.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同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税率,也可以起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它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

4,各种福利支出。各种福利支出都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它发放的多

少取决于就业与收入状况。

5.农产品维持价格。政府要按照农产晶维持法案把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维持他们既定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也防止通货膨胀. 不过,这些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要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必须采用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一定的起征点与累进的税率,所以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在萧条时期,由于经济衰退个人收入减少了,符合纳税规定的人少了,纳税人应交的税额也少了,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维持较高的总需求.在膨胀时期,由于经济高涨个人收入增加了,符合纳税规定的人多了,纳税人应交税额也增加,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抑制了总需求的增加。

温馨提示:
本文【经济学自学考试论述题】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