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会不会让宝宝的人格产生变化?
国外有句谚语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孩子在确诊腭裂后,他的身心也都会受到影响。身体比较容易理解,软组织畸形会带来一系列生存问题,而心理方面却是很多家庭所忽略的了。
无论是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还是口吃,只要孩子罹患这些问题,那么他在和整个社会的信息置换过程中,总会因为沟通交流不畅而收到一些负面反馈。什么是负面反馈呢?
比如说,孩子因为语言发育迟缓无法和别人正常沟通,也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因为发音不准、口齿不清或口吃,遭到同龄小朋友或是陌生成年人的取笑。在遭到如此多的不公平待遇后,已经产生自我认知的孩子会采取什么方式来规避呢?
我想,大部分孩子一定选择把自己的心锁起来,减少和别人交流的机会和频次,有些天生性急的孩子还会产生暴力倾向,以牙还牙,用暴力来面对那些嘲笑的声音。这两种选择其实都是消极的,结局只能是把自己的心隐藏得更深。
早期干预是爸妈自己在家教吗?
早期语言习得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早期词汇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对此,我们南京中心的王老师说:“词汇是构句之基,也是绝大多数事物独特意义的表现。婴幼儿的词汇量不足,会对以后的语言学习产生累积放大效应。”
很多爸爸妈妈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陪孩子进行腭裂修复术后,在家里就开展了长期的语言引导行动。可是,很多父母是带着信心而来,失望透顶而去。“我天天在家教孩子说话发音,怎么一点进展都没有呢?!”“孩子哪儿哪儿都好,就是说话别人听不懂!”
其实,腭裂儿童的语言恢复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普通家庭所采取的引导方式并不科学,也不成系统,并不能对孩子的语言发育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拖了宝宝的后腿。
家庭的早期干预并不是完整的语言教育闭环,其中欠缺较重要的一项活动——语言矫正训练。语言矫正的优势在于系统和科学,它符合婴幼儿的语言发育特点,并且能梳理孩子可能已经产生消极变化的心理,给予他们开口说话的自信。
所以,语言矫正仍是目前解决语言障碍较好的方式,没有之一。爸爸妈妈就不要再在家里进行不科学的语言教育了,把孩子送到语言机构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才是较好的选择。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