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好,别总怨孩子|家长如何正确认识注意力?
一、你认为注意力是什么?
能够认认真真、全然专注地听完一节一小时的课?能够盯着白纸中心的小黑点时间越久越好?我们通常会说到的好的注意力,仿佛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专注的时间是不是足够长。事实上,“注意力”本身是一个内涵很丰富,本质很复杂的东西,仅仅是上课走神这一个常见的注意力问题背后,就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和可能性,可能涉及到注意的分配、注意力的抑制控制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今天,帮家长梳理一个“好的注意力”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第1个:注意力的选择性
孩子在上课中能够意识到了当下较重要的任务是听讲,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尽力排除了窗外的狂欢和窗内的窃窃私语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集中在老师的言语上,这就是选择性的作用。
相反,如果注意力的选择性不佳,那么小朋友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无论是他人的脚步声、说话声,甚至是一只鸟儿经过时发出的声响都可能牵动他的注意力,将他的注意力“带偏”,从而显得他容易走神、不专心。
小朋友就很容易错漏重点、给人一种不专心、很迟钝、无精打采的感觉。
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分神,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没办法持续地做一件事情。
那是注意力的选择性出现了问题哦!
第二个:注意力的分配能力:
孩子在听讲的时候,我们要地决定把多少精力放在“看”(视觉)这件事上,又要把多少精力放在“听”(听觉)这件事上,甚至要把多少精力放在“写”(动作)这件事上。只有视觉和听觉,加上动作三方的配合,才能顺利地完成一边听讲、一边看板书、一边记录这一看似平常的事。
如果分配不均,就很容易出现看到了、记下了,但没听清老师的补充发言,或是听清了,但是来不及看、来不及写等状况,导致笔记缺损、知识点不全。
不能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不能一边听讲一边思考别人说的话;不能一心二用,那是注意力的分配出了问题哦!
第三个:注意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一个人能在这些事情上集中多长时间的注意,在集中的时间里是不是一直都很专注警觉,还是像正弦函数一样时高时低、波动频繁,就反映了他的注意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注意力的持续性不佳的小朋友只能集中很短时间的注意,就像不牢固的沙堆一样,很快就散掉,重新聚起来又需要花费时间和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