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生寒窗苦读十二年,就是为了能在高考考场上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方面,各大高校每年的计划招生数量都是恒定的,因此在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增的前提下,大部分省份的考生只有总分进入全省前40%,才有机会迈入本科院校的大门。
若同学们抱有远大的理想,想要进入982、211大学,那么至少需要在省排名中达到前4%才有机会被录取。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水平不足。
另一方面,走上高考这条路势必会存在些许波折,毕竟中考作为高考的“前菜”,是残酷又现实的。
在“5:5分流”之下,成绩不佳的同学只能进入职高、技校,彻底与高考说再见,而有幸在分流考试中顺利晋升的中等生,则要面对新的选择,是安稳进入普高就读,还是拼搏一把进入重点高中。
中考分流之后,往往是压线的“中等生”最为纠结
同事周姐家的孩子正值初三,还有三个月左右就要面临中考的“检验”。
说实话,以周姐儿子的学习水平,顺利进入当地普通高中基本不成问题,但纠结的点在于,如果孩子正常发挥或者考试题目难度不高,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他同样也能以“压线”的成绩进入省重点中学。
不过,眼看着进入了最后的冲刺期,班里却来了一位普通高校老师做宣传,这位老师表示:同学们只要在中考时能够达到当地一中的分数线,并报考该校,就可以凭借成绩单获得奖学金、减免学费、学杂费、住宿费等优惠条件。
除此之外,未来要是能够考入重本大学,还能够获得额外的奖励。种种条件砸下来,周姐和儿子说不心动是假的。
毕竟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若能顺利拿到奖学金,那么加在一起也是笔不小的“收获”,再加上周姐儿子成绩优异,进入普高后势必会获得重视,可谓是一举多得。
然而周姐作为家长却依旧犹豫,不敢拿儿子的未来去冒险。那么重点中学的末流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尖子生究竟有何不同呢?
高考以后才意识到,重点中学的末流学生与普高的尖子生,结局或许并不相同
周姐的顾虑与心态,很多中等生家庭的父母其实都有,但在很多地区,即便大家同为省重点中学,本身也有三六九等之分。
这就代表同学们如果分数不达标,就只能通过择校的方式入学,相较于其他公费生来说,还要多付一笔择校费用,基本是在1.8W-2W之间。
如此看来,同学们似乎选择成为“鸡头”更具备性价比,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其实两者的结局或许并不相同。
▶在教学质量上,重点中学的优势更加明显
重点中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多普高中脱颖而出,其核心因素就是教师团队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突出,所以每年才能吸引无数学生报考。
虽说学习这件事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如果教师不能够将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即便是领悟力再高,也难免会陷入瓶颈期。
▶在升学率上,重点中学要远胜于普通高中
国内top级重点中学的升学率能夸张到什么份上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在21年高考中,物理类平均分达到了637.6分,其中迈过600分大关的同学多达740人,占据总人数的89.7%。
更离谱的是,该校近十年一直保持着这种高质量的教学实力,理科班的平均本科录取率均在93%以上,完全不是普通高中能够相比拟的。
▶在圈层上,重点中学能获得更优秀的人脉
能进入重点中学的同学,基本都是各个初中的优质学苗,不管是学习效率、自律性、理解能力,甚至家境都属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这样一来,同学们即便最初实力不佳,但在周围人的影响以及竞争下,依旧能做到努力进取,取长补短,这样的隐形财富是不可多得的,因此才会有过来人庆幸的表示:幸亏当初没选错。
不可否认,对于部分家庭来说,重点中学的择校费、学费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更别提后续还可能涉及到K12阶段的补习费用。
但省重点高中里优秀的教师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可多得的学习氛围,都会潜移默化地督促孩子努力补全自身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