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让孩子间更快拉开差距”
从武汉封城至今,我们已经宅家一个月多了。虽然疫情已大大缓解,但距离学校正式全面复课,还有一段时间。
网络教学的上线,不仅使每位教师临时客串起了主播的角色,也使每位家长临时肩负起了教师的职责。
从前,很多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可以大大方方把孩子往学校一放,把管学习、管习惯的事儿一股脑交给老师,自己安安心心当甩手掌柜,如今却是不行了。
如果说在疫情发生之前,孩子的学业成果受老师关注度的影响还比较大,那么这段时间,孩子之间的竞争,就几乎完全变成了家庭教育质量之间的竞争。
而家庭教育间的高下区别,也在疫情的影响下,加速着学生之间的分层。
第一层
聪明、自律、有主见型
同事李姐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关键期,因为再过三个月,他就要走上高考的战场,为人生的第一场硬仗奋力一搏了。
这段时间,被焦虑症影响得最深、最重的,恐怕就是高三学生们了。高考之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于他们来说都弥足珍贵,可学校却迟迟无法复课。
当不可抗的天灾人祸降临时,唯一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这是李姐夫妇从小灌输给自己孩子的人生哲理。在培养他自主、独立学习方面,李姐夫妇花了很多精力,也把孩子培养得足够优秀:
小学毕业,就在国内一线儿童文学刊物上发表过万字以上原创小说;
中学阶段参加数学、英语奥林匹克竞赛斩获无数大奖;
如今就读于省城一流名校尖子班,成绩名列前茅。
当许多高三的同龄人正备受无法复课带来的焦虑症煎熬,在自暴自弃、浑浑噩噩、望穿秋水中艰难度日时,他却给自己的宅家冲刺时光做了清晰的学习规划:
06:30~07:10——晨读
07:10~07:30——早餐
07:30~08:00——晨读知识回炉记忆
08:00~12:00——听网课、做笔记
12:00~12:40——午餐
12:40~13:30——午休
13:30~14:00——午自习,对上午学习的知识做回忆性复习
14:00~17:30——听网课、做笔记
17:30~19:00——晚餐、宅家运动
19:00~21:30——完成作业并上交
21:30~22:30——晚自习,对一天所学知识做回忆性复习,整理笔记、错题,写学习反思。
23:00——休息
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每周只有周日下午才有半天左右休息时间,周日晚又要继续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高三迎考自学之中。
但他的意志很坚定,也很自律,每天都一丝不苟地按照自己规划的时间表做好学习中的每件小事。
他还是个有思想、有主见的孩子,对于每门学科的学习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不仅每门学科都配备有专门的笔记本、错题集,还经常自己做易错易混知识、例题归纳分析,并用自己深厚的学科素养画知识结构图,分析重难点、考点。
他还学会了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培养自己学科间的综合素养,分析、研判跨学科之间的哪些知识点可以串在一起出题,还和几位尖子同学成立了命题小组,自己试着出题、解题。
笔者非常认同一句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
无论什么时代,胜利必定属于那些有思想、有主见、有预见性,能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且足够聪明和自律的精英。
第二层
聪明有余但毅力不足型
听一位同行分享过这段时间上网课的经历:
孩子们的作业交得七七八八,几乎没有哪一天是全勤的,还有很多都是应付上来的。网络授课的效果难以保证,作业质量也无法有效监督,家长的监管能力更是有限得很。
而在他班上众多孩子的作业中,有一个孩子的作业引起了他的注意。据他本人所说,那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智商在同龄人中绝对是佼佼者。平时上课的时候,很多问题老师稍微一点到,他马上就能对答而出,很多同班孩子半天答不上的问题,他却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醒过味儿来。
但他这段时间交在家长群里的作业,却呈现出完全两极分化的状态。
有时候字迹工整、漂亮,答题答得让人拍案叫绝,有时候却又字迹邋遢得如煤矿爆炸,很多非常基础的习题都犯下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
联想起孩子平时的表现,笔者的这位同行主动找到了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在对话中,孩子宅家学习时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我这孩子啊,聪明得很,但就是一点都不踏实,不太能管住自己的身心。听网课的时候,只要我不盯着,他就容易走神,甚至趁机跑到一边去看闲书、打游戏。
作业完成得好那几次,都是我全程坐在旁边陪着他听课、做作业的;而有几次,我想试试他的自觉性,果然就立刻原形毕露了。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孩子的求学道路上,越是到后期,专注、仔细、勤奋、坚持等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影响就越大。
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不好,一方面要看他的天性,另一方面要看家长的引导与管束是否到位。
如果做家长的您清楚的知道自己孩子自觉性不强,那么这段宅家的时光里,还是尽可能多陪伴、监督一下吧。
第三层
假努力型
有些孩子在学习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上课认真听讲,笔记认真整理,作业经常做到深夜。可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成绩依然很不理想。
如果这样的孩子不存在智力方面的明显缺陷,那么问题的根源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一直在假努力,我们所看到的认真、刻苦,都不过是表象。
前几日,笔者与一位同样从事教育的同学闲聊,就说到了这样几个孩子:
笔者的同学每日批改网络授课作业时,发现有几个孩子的作业总是雷同的,不仅答案相似度高达百分之90,连所犯的错误都是一样的。
马上,笔者的同学就有了一种很不妙的预感,便私下里分别联系了几个孩子的家长,叮嘱他们不动声色地留意一下自家孩子做作业时的情况。
很快,事情便有了调查结果:
原来,几个小家伙为了尽快地完成作业,结成了牢固的战略同盟,他们自发组建了一个群,每日都把作业练习按科目和量进行均等分工,完成后再互相“借鉴学习”,实在是几人拾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便求助作业帮。
而这盘大棋他们已经下了好几天了,若不是被老师及时发现,必定还会长久地进行下去。
而据几位家长反馈的调查结果来看:每次听课和做作业时,几个孩子的神情都很专注,几乎未曾发现有走神的情况。
而他们的这种“专注”,在事实面前显得那样讽刺。
像这种假努力型的孩子,在现实中仍能找出很多例子,他们不把心思放在踏踏实实多学知识,取得好成绩上,而把大量精力放在偷奸耍滑、投机取巧上。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学习成绩对应的只是个人的能力,学习态度对应的却是立身的品行。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这种类型,您可得加强对他的品德教育了。
第四层
贪图享乐、得过且过型
自从笔者学校组织的统一网络授课开课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两周多了,可有几个孩子却总是“意外缺席”了每天提交作业的统计名单。
经过笔者在家长群中三令五申、再三要求依然无果之后,笔者开始了与他们家长的一对一单独交流,可交流的结果却令笔者备感无奈。
据当事家长所述,孩子个头大了、心思复杂了,放假时间一久找不到事情做,心就懒了下来。
这一懒惰,对于任何事情都表现得毫无兴趣,疫情之下,家长与孩子都被关在家里,也不敢过分严格要求,害怕情绪激动之下出什么事。
他们说:孩子每天都抱着手机,形影不离,不是看视频就是打游戏,既不和父母说多少话,也不承担家务,对于听网课和做作业更是没有丝毫兴趣。晚上也经常玩到后半夜才入睡,一睡到将近第二天中午才醒,醒来之后依然重复上述步骤。
听完家长的讲述,笔者心里有数了,这不是典型的“长假综合症”的表现吗?
人总是要有事情忙,才能够分担旺盛的精力,才能让大脑和思维快速运转起来。反之,一旦懒下来的时间久了而不做丝毫改变,就极易进入到一种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状态,其突出表现为:
经常睡懒觉,神思倦怠、精神恍惚、乏力;
喜怒无常,对一切事物都显得厌倦,没有兴趣;
思维和反应迟钝,厌恶劳动和学习;
沉迷于虚拟世界,用游戏、小说等麻醉神经;
经常有精神上的无聊、乏味感,总想寻找刺激神经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