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的捷径
1捷径一:少题海多精题
“偷懒”的要任就在于减少复习的负荷量。数学较大的负荷是永无止境的题海。开学伊始,我便整理出一个大体的概念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做题经验对应框架进行知识点筛选,删除要求低的和已掌握的,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在轮复习大家都埋头做题之时,我便早早地跳出了题海。
省下时间只是手段,把精力花在研究“精题”上才是目的。我较大限度地利用了两大类“精题”:
一类是涵盖了多项考点的“母题”,一类是同一题型中频率较高的“错题”。
经验表明,对这两类题的反复研究和提炼大大提升了我学习数学的效率,为短期内成绩攀升打下坚实基础。
2捷径二:少抄书多翻译
文科数学的特色,就在于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总结来代替无尽的习题。总结并不代表一味地抄公式抄概念,而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和做题经验归纳出针对自身的解题技巧,这也就是我所谓的“翻译”。事实上,高三一年我花在总结上的工夫与做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总结中萃取出的一本针对性极强的“翻译”小册子较终成为我数学攻坚的不二法宝。
3捷径三:少动手多动脑
高三的任务很重,文科每天的作业量足以把手写到抽筋。为了“偷懒”,我在动笔做题之前总先浏览一遍题干,遇到会做的题绝不浪费笔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也只综合起来做个思路比较即可(当然前提是计算和格式能)。这个习惯不仅为我省去了大量无意义的劳动,更让我获得了从更高层次上审视题目的机会,从而加强了对许多考点的纵深理解。
4捷径四:少粗心多自信
粗心大意是大家在数学学习中难以绕过的障碍,然而粗心只是表象,追本溯源仍是不够熟练。不熟练并不意味一定要用题海来补救,惯于“偷懒”的我选择了用“翻译”来解决问题。审题不细的现象背后,或许是忘了分母不能为零,或许是记不清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总之,导致粗心的原因无非几类,稍作总结便可悉数在握。
心态的调整亦无需花费额外的精力。我所采取的措施是在临考一个月时找来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细做一遍,并将答案写在卷上。抄答案的过程有利于对格式和细节进行查缺补漏。由于大多数的试题都在一轮轮复习中零星地遇到过,因而三套试卷整体感觉偏易,从而可以达到降低高考恐惧感,增强自信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