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用俚语,会影响孩子说话吗?
俚语是方言的特点之一,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色彩,是较接地气的口语,是约定成俗的语言表达形式。
很多老人说话带有俚语,是一种很难克服的语言习惯,但是用来教孩子学认字,启发认知,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
早期,宝宝的认知能力较差,对同一事物的多种概念,可能会有“互相理解偏差”,从家里学的俚语带到幼儿园,还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建议早期育儿阶段,还是尽量少使用俚语为好,用标准化的语言符号,去启发宝宝的认知,还是很有必要的。】
担心孩子说话的问题,该怎么办?
1、如果你担心宝宝学会老人的方言,那么就要增加普通话亲子互动时间,让宝宝更多地暴露在多语言环境下,俗话说“用进废退”,宝宝同时学会方言和普通话,那你还担心什么呢?等过几年,宝宝上幼儿园,上后,大量时间都在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自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了。
2、对于老人使用俚语的习惯,较好别过于敏感,用于日常语言沟通没什么大不了,但尽量不要用俚语形式,去教孩子认字,识图,如果老人说不听,那么作为父母,就要懂得及时改正,让宝宝明白一个物品有多种称呼的概念。比如:要告诉宝宝,爷爷习惯叫“夜么虎”,但是书本上叫蝙蝠。在老家叫“家雀儿”,书本上叫麻雀。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