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是哈佛大学经验丰富教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铂金斯说的。他认为: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他也提倡老师何家长们要以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
我们做家长的只有不断关注和了解未来是什么样的,才能更好为孩子选择教育的方向。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会遇到什么挑战呢?他现在学的是不是能够让他从容应对未来?
这已经不是次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发声了。
我们来为大家梳理一下时间线:
2017年7月8日,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规划中提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分三步走: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持平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持平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注意,2030年,就是我们孩子所要面临的时代。我们从这篇新闻当中提炼出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两个关键点: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整理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①尽早接触计算机语言,与掌握一门外语同样重要
计算思维是人们在理解事物、解决问题时,能够以计算机科学概念、逻辑还有算法来理解、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
而编程是人机交互的窗口。一行行代码的背后是复杂的算法、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只有真正学会用计算机背后的原理思考问题,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从头培养和持续提升的。微软经验丰富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曾在署名文章中写道,“在我看来,与掌握一门外语同等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语言。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都应热心于它的学习和运用。”
②培养创造力,家长要做什么?
1.鼓励孩子发现问题,而非仅仅回答问题。
与一般旅游酒店经营不同,国际上较大的共享房屋企业Airbnb的创始人当初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空余的房屋不可以共享给游客?”如今Airbnb共享房屋遍布世界各地,估值高达310亿美元。
2.要允许孩子探索更多的可能,避免强调做法的和必须。
如果孩子学中国画只是按部就班地模仿齐白石画的虾,不鼓励观察虾,也不允许有其它表现形式的探索,那么孩子学到的只是刻板机械的呈现。如果老师在引导孩子模仿齐白石画虾时加上一句“虾,可以像齐白石这么画,也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现”,则不会限制孩子的探索。
3.用各种丰富的形象化的表征对促进创造力有益。
心理学家研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手稿,例如达尔文的笔记,贝多芬的音乐手稿等,发现他们经常将自己的早期想法和模糊的概念以绘画、简要笔记等形式来呈现,并藉此逐渐产生新的思考,即便是看似灵光一闪突然降临的顿悟其实需要酝酿。
4.创造力往往来自不同思想的融合。
提倡整合课程能让孩子意识到各个是彼此关联的。例如让孩子观察蝉的生命周期,绘画观察它们形态的变化、还可以学习数学(蝉的若虫在地下潜伏的时间是质数年,例如3、5、7、13年)、初步学会从进化论来思考现象(为什么蝉的幼虫只在质数年破土而出,对它们生存有何益处?),学习诗歌(“蝉噪林愈静“)等等。
5.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而非依赖外在的控制手段。
研究者发现,在孩子参与活动时,奖赏(只有满足什么条件才给予奖励)、监视、竞争(只有同伴才能获得奖励)等手段侵蚀了孩子自主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而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胜任感和自主感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
无疑,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早已经席卷了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国制造这些词汇的实现,都少不了教育的信息化。让更多的孩子尽早接触到信息化教育,也就是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和世界科技强国做自己能做的一些事。